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微管与微管蛋白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了近年来有关微管、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 MT 与微管蛋白的形态构造和生化特征;着重讨论了体内和离体条件下MT 的聚合过程,以及影响聚合的各种因素,如 MAP 和 Tau 蛋白等。最后简单地归纳了一下 MT 与其他细胞器的关系,以及 MT 的功能。MT 是如何由微管蛋白聚合成的,是目前MT 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利用低盐介质分离的冀北1号大豆叶绿体膜,同时测定不同浓度 Mg~(2 )对 Chla 可变荧光产率,类囊体膜再垛迭和膜电泳速率的影响。现察到 Mg~(2 )抑制膜电泳迁移率与其刺激 Chla可变荧光产率及膜再垛迭之间,存在有良好的相关性,证实金属阳离子对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之间传递与分配的调节作用,与金属阳离子中和或屏蔽类囊体膜表面的净负电荷,促使膜再垛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用电子显微镜对烟草白化突变体的叶片细胞进行了观察。发现白化苗和正常绿苗的最大差异表现在叶绿体的结构上,而且这种差异在茎端细胞中就已明显地表现出来。白化细胞中没有发育正常的叶绿体,其质体的结构异常简单,主要含有一些小泡和嗜锇小球。白化苗质体的形态多呈不规则状,并且常常空化。随着叶片年龄的增长,白化质体的内容物逐渐变少,空泡化程度增大。然而,在这种发育不完善的质体中仍然有DNA状纤丝和核糖核蛋白体颗粒存在。说明白化苗质体仍具有基本的遗传和蛋白质合成机构。其发育的阻碍可能来自细胞核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5.
小麦离体花药中花粉核无丝分裂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在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中,花粉细胞在脱分化分裂时,除了进行有丝分裂之外,还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无丝分裂——劈裂(cleavage)和碎裂(fragmentation)。它们都是通过核膜的内陷实现的。认为劈裂式无丝分裂导致游离核花粉的形成,碎裂式无丝分裂导致微核花粉的形成,两者都可引起亚倍体和非整倍体植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自然分布的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Roxb)Nakai的光合器(叶片、叶绿 体和共生兰藻)作了观察,并与 A.filiculoides,A.japonica,A.caroliniana,A.pinnata和A. mexicana作了某些比较。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 A.imbricata 叶片的横切片,井研究了蕨-藻共生关系。共生兰藻不 仅存在于成熟叶片的叶腔中,而且在叶片发育的早期阶段就在叶原基周围,甚至还能在大孢子 中找到。在叶腔中蕨体伸出多细胞的腺毛与兰藻相连。 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观察到各种满江红叶子背裂片的表面都有疣突和气孔。疣突的 形状随种而不同。属于三膘满江红亚属Subgen.Euazolla的种(即A.filiculoides,A.japonia, A.caroliniana和A.mexicana)具有圆形的疣突;属于九膘满江红亚属 Subgen.Rhizosperma 的种(即A.imbricata和A.pinnata),其疣突呈长卵形。 这种形态上的特征首次被报道与分 类系统有关。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得到的结果表明,A.filiculoides比A.imbricata在叶绿体中含有较多 的类囊体,而且前者的基粒片层比后者有较多的垛叠。 这与它们的光合能力相符。这也可能 是两个亚属之间的一种差异。 共生的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的亚显微结构与自由生活的Anabaena相似。 营 养细胞有典型的双层壁,而异形胞有加厚的细胞壁。 这两种细胞中的类囊体通常呈螺旋形泡状。在营养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含物发生聚集和再分配。  相似文献   
7.
满江红为蕨与鱼腥藻的共生体已早为人们所熟知。生活于满江红共生腔中的满江红鱼腥藻能否在适当的条件下与其它植物共生呢?当它与其它细胞处在一起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最近 Gusev 将一种蓝藻(Chlorogloea fritischii)加入人参的悬浮培养物中,发现二者可以结合成一个共生体。生于温带、热带海边的刺海松属于管藻目,藻体呈圆柱状分枝,柔软。内部由管状的  相似文献   
8.
在黑暗中用不同温度处理的菠菜植株和莴苣叶片作为材料,观察了时间进程中叶绿体DCIP和Fecy光还原的速率和光合磷酸化活性的变化。用抑制剂和不同的电子供体,对不同温度处理的材料所提取的叶绿体进行了试验,同时用电子显微技术检察了这些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结果说明:在暗中不同温度处理叶片不同时间后,叶绿体电子传递速率有变化。DCIP和Fecy光还原可能是在膜的不同部位,通过不同的支路进行的。在不同温度诱导下囊状体的结构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分别生长在含有2,4-D2毫克/升的诱导培养基上和生长在不含2,4-D 而含有激动素0.5毫克/升、萘乙酸0.2毫克/升的分化培养基上的水稻花粉愈伤组织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对比观察。发现当愈伤组织由诱导培养基上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之后,细胞发生了一定的超微结构上的变化。处于旺盛分裂状态有可能分化成芽原基的某些愈伤组织表层细胞中的线粒体、质体、核糖核蛋白体的数量增多了。愈伤组织内部薄壁细胞的液泡化程度变小,类脂体、淀粉粒等贮藏物质大大减少或完全消失。愈伤组织中除了有导管分子的分化外还发生了筛管分子的分化。细胞的类型增多了,出现了一些电子密度极高的细胞。虽然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之后所发生的上述变化是明确的,但我们认为这不一定是细胞分化的特异标志。为了进一步揭露细胞分化的实质,需要在细胞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更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