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脊髓损伤是严重的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脊髓损伤后产生的水肿、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是致使脊髓损伤继发性加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肠道菌群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及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和脑-肠轴的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最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脊髓损伤并发症的关系非常紧密。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影响脊髓损伤后并发症发生以及加重。本文主要就肠道菌群对脊髓损伤后并发症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研究和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药联合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共83只患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共42例患眼,接受25 G玻璃体微创手术;B组共41例患眼,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最佳视力的矫正(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情况、视网膜厚度以及术后1个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A组显著缩短(P0.05),且术中使用电凝的患眼、术中出血以及术中发生医源性裂隙的患眼比例显著低于A组(P0.05),新生血管消失的患眼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BVCA显著高于A组(P0.05),且术后视网膜的厚度显著薄于A组(P0.05),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和前方出血的患眼比例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5G玻璃体微创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以及视网膜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塞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5例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网膜微循环指标,包括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以及视网膜中央静脉(CRV)的最低血流速度(Vmin)、最高血流速度(Vmax)及平均血流速度(MV),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低切黏度(NBL)、全血高切黏度(NBH)、红细胞变形指数(DE)、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AE)及血沉(ESR)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P0.05),对照组的EDV、Vmax、Vmin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NBL和NB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PSV、EDV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V、RI、Vmax、V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NBL、NBH、DE、Hct、AE及ES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相较于对照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常规降糖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网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