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索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DN合并高血压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坎地沙坦组(口服8 mg/d坎地沙坦)、贝那普利组(口服10mg/d贝那普利)和联合用药组(口服8 mg/d坎地沙坦和10 mg/d贝那普利)三组,每组45例,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频率(24 h UAER)、尿素氮(BUN)、血钾水平(K+)、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空腹血糖(FPG)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患者的SBP、DBP、24 h UAER及BUN、Scr、Ccr、FPG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联合用药组患者的上述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坎地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但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可以有效改善DN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及尿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且疗效优于单药治疗,对于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50例,分为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组(联合治疗组),前列地尔组和丹红组,每组各50例。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丹红组86.00%(43/50)和前列地尔组88.00%(44/50)(P〈0.05);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68.00%(34/50),高于丹红组60.00%(30/50)和前列地尔组60.00%(30/50);联合治疗组无效率为9.00%(3/50),低于丹红组14.00%(7/50)和前列地尔组12.00%(6/50)(P〈0.05);三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丹红组和前列地尔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提高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糖代谢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 月至 2014 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联合用药组和美托洛尔组。联合 用药组口服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组口服美托洛尔,疗程为3个月。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空腹 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之间的差异,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 患者FBG、FINS、HOMA-IR、SBP和DBP 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联合用药组下降得更明显(P<0.05),且治疗后联合用药 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美托 洛尔组的48.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疗 效,可以改善血糖和血压情况,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沙地成功造林并使其快速生长是沙地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菌根菌剂具有改善造林树种生存环境、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但菌根菌剂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何差异,以及如何依据不同生境条件和目标施用合适的菌根菌剂尚缺乏清晰认知。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3种常见造林绿化树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为对象,采用穴施方法按0、100、200和300 g·m-2剂量,对紫穗槐和水蜡接种内生菌根菌剂(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对樟子松接种外生菌根菌剂(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在幼苗生长1年后,测定菌根侵染率及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樟子松菌根侵染率随菌剂用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在300 g·m-2处理下侵染率最高(17.8%);紫穗槐菌根侵染率随菌剂用量变化不显著;水蜡菌根侵染率随菌剂用量增加而显著减少,在100 g·m-2处理下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