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L型氨基酸转运子1(LATl)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LAT1的表达水平,分析大肠癌组织中LAT1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LAT1在大部分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87.1%(81/93),而在癌旁正常大肠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6.13%(15/93),显著低于大肠癌组织(P<0.05).LAT1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与患者的总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AT1高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低表达患者显著缩短(Log-rank P=0.04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LAT1高表达是影响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HR=2.338(95%CI:0.990-5.523),P=0.053].结论:LAT1的表达可能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参考指标,LAT1高表达的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uR和PD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至2009年80例手术切除并有完整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对乳腺癌组织中HuR和PDGFC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乳腺癌pTNM分期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uR和PDGFC的表达均与pTNM分期有相关性(均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中HuR和PDGFC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影响乳腺癌的术后治疗。两者的表达产物呈正相关,HuR的表达产物可能通过对PDGFC的表达进行调控促进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肿瘤的发生及恶性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HMGB1在胃癌组织、正常组织、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HGC-27、AGS及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中表达情况。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GB1在32例可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组织标本(包括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RT-PCR及Westren Blot检测HMGB1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HGC-27、AGS及正常胃粘膜细胞系GES的m 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胃癌组织HMGB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高于正常组织(P0.05);RT-PCR结果显示SGC-7901、BGC-823、HGC-27、AGS、GES细胞系HMGB1 m RNA表达丰度均较高;Westren Blot检测发现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HGC-27中HMGB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胃癌细胞系AGS及正常胃粘膜细胞系GES。结论:HMGB1在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HGC-27相对于其它胃细胞系存在HMGB1高表达,适合后续基因敲除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基因(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与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Sequenom i PLEX分型技术对830例原发性HCC患者MCT家族(MCT1、MCT2和MCT4)基因上的8个功能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这些SNP与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CT1基因rs1049434位点和MCT2基因rs995343位点基因型与HCC患者总体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均显著相关(P0.05)。携带MCT1 AT基因型或TT基因型的患者死亡及复发风险均显著低于携带AA基因型的患者(HR=0.72;P=0.042或HR=0.64;P=0.002);携带MCT2 CT基因型或TT基因型的患者死亡及复发风险均显著高于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HR=1.64;P=0.018或HR=1.52;P=0.026)。而且,MCT1基因rs1049434位点和MCT2基因rs995343位点对HCC预后存在显著的累积效应,携带2个危险基因型的患者死亡及复发风险分别是没有危险基因型患者的2.16倍和2.54倍。此外,携带2个危险基因型的HCC患者在术后行TACE辅助治疗后死亡及复发风险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MCT1和MCT2基因上的功能性SNP位点有可能作为HCC根治术后预后评估和TACE辅助治疗反应预测的独立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尿微量蛋白(mAlb)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8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再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TC、TBil、UA、m Alb的变化以及母婴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UA、m Al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i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以及TC、TBil、UA、m Alb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8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年龄45岁以上的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82.6%,显著高于45岁及其以下者(45.7%,P0.05);肿瘤直径为3 cm及其以下的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81.5%,显著高于肿瘤直径为3 cm以上者(40.7%,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5);I期、II期、Ⅲ期、Ⅳ期的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3.8%、73.0%、52.9%、0%,不同临床分期的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