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调查了4种AMPA受体亚单位(GluR1、2/3、4)和谷氨酸(Glu)在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内的分布及其匹配关系。我们发现,GluR1和2/3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密集分布于Vc的Ⅱ层和Ⅲ层外侧部,在Vc的其余各层呈散在性分布。GluR4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在Vc各层均无分布。Glu免疫阳性胞体分布于Vc各层,尤以浅层(Ⅰ、Ⅱ层)密集,Glu免疫阳性纤维及终末结构主要分布于Vc浅层。结果表明,Glu免疫阳性纤维及终末样结构与AMPA受体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在Vc浅层的分布总体上是相互匹配的,但AMPA受体各亚单位在Vc内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提示,Vc内的Glu可能通过作用于不同的AMPA受体亚单位而发挥其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脑内参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的精确定位分布.mGluR5阳性浓染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密集地分布于大脑皮质浅层、嗅球、伏核、尾壳核、前脑基底部、隔区、苍白球、腹侧苍白球、海马CA1和CA2区、下丘中央核、被盖背侧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淡染而稀疏的mGluR5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见于屏状核、终纹床核、杏仁中央核、丘脑部分核团、上丘浅灰质层、外侧丘系背侧核和延髓中央灰质.  相似文献   
3.
研究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对大鼠脑干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5┐羟色胺(5┐HT)能、P物质(SP)能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能投射进行了观察。将FG注入SRD后,FG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隐核和中缝苍白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延髓网状结构的内侧部和外侧部、延髓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5┐羟色胺(5┐HT)样、P物质(SP)样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此外,SP样和L┐ENK样阳性神经元还见于臂旁核、背外侧被盖核和孤束核。FG逆标并呈5┐HT样、SP样或L┐ENK样阳性的双标神经元也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尤其是位于延髓中缝核团内的双标神经元数量较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SRD内的5┐HT样、SP样和L┐ENK样阳性终末主要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向SRD发出5┐HT能、SP能和L┐ENK能投射的上述核团对SRD发挥“弥漫性伤害抑  相似文献   
4.
以鹿角菜胶(CAR)注射到大鼠一侧后爪的足底皮下作为伤害性刺激模型,分别于CAR刺激后6、12h和1、3d处死动物,对照组动物仅将盐水注入一侧后爪足底皮下,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前原脑啡肽(PPE)mRNA阳性神经元、亮氨酸脑啡肽(L-ENK)和μ阿片受体(MOR)样阳性结构在大鼠脊髓背角(SDH)的分布和变化。对照组大鼠SDH内可见到大量PPEmRNA阳性神经元,这些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Ⅰ、Ⅱ层和Ⅴ、Ⅵ层,CAR刺激后6h,刺激侧SDH中PPE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多,12h和1d达到最高水平,3d时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L-ENK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SDH的Ⅰ、Ⅱ层,CAR刺激后1d,L-ENK样阳性结构在刺激侧SDH中的密度略有升高,3d后下降直至低于正常水平。MOR阳性胞体和纤维主要分布于SDH的Ⅱ层,CAR刺激后1d,刺激侧Ⅱ层中MOR阳性结构明显增加,并持续到刺激后3d。上述结果提示阿片类物质在伤害性信息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追踪和免疫电镜技术研究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内P物质受体(SPR)阳性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下行投射之间的突触联系。光镜观察发现,在Vc浅层,SPR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RMg下行投射终末的分布有重叠。电镜观察发现,三叉初级传入终末和SPR阳性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RMg下行投射终末与SPR阳性神经元树突也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提示RMg下行投射纤维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丘脑投射神经元对三叉初级传入的伤害性信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