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省棉区从1956年以来全面推广药剂治虫,对棉花增产起了显著作用。但随着喷药次数和药剂浓度的增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表现在棉虫天敌大量被杀死,某些害虫(如棉蚜、红蜘蛛对1059、1605)产生了抗药性等,已成为害虫猖獗发生原因之一。例如1971和1972两年棉铃虫大暴发,近两年棉蚜在个别产棉县一跃而为最主要害虫。本试验为了进一步探明棉田施药对棉虫天敌的影响,以便找出既能保护天敌,又能使害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黑光灯在防治害虫上的作用,有的认为利用黑光灯作为侦查和预测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有实际意义,但作为防治手段还值得研究;有的认为黑光灯威力大,杀一灭百,省工又省药。为了探讨黑光灯在消灭害虫和杀伤益虫方面的作用,1973年在镇海县临江公社俞范七队的棉田里安装一支20瓦黑光灯诱虫,从  相似文献   
3.
棉红铃虫在浙江棉区一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越冬。为害棉花的蕾、花、铃和棉籽4个部分,每年棉产损失在2成以上。为了进一步探究红铃虫的发生规律,提高防治效果,在1951—1956年的研究基础上,1957年在肖山棉麻试验场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兹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一、田间产卵规律与习性 第一代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7月中旬为终了期。6月17日田间始现第一代卵,6月27日—7月11日为产卵盛期。调查50株棉  相似文献   
4.
棉红铃虫田间产卵规律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深甫 《昆虫学报》1959,(6):515-522
红铃虫是一种为害棉花的大害虫,不但减少棉花产量,而且降低品质。黄河流域棉区因红铃虫为害损失棉花10%左右,长江流域棉区损失20—30%。因此,消灭红铃虫的为害,实为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消灭红铃虫必须采取越冬期和田间的综合防治措施。过去指导田间药剂活期防治,主要依靠观察老熟幼虫的化蛹羽化和调查青铃的羽化孔,预测各代成虫羽化初期、盛期,以便发动群众进行田间喷药。但是  相似文献   
5.
<正> 本省棉区第一代红铃虫发生少,为害经;二代明显上升,为害加重;三代虫量显著激增,严重为害中、上部青铃。如不及时防治,青铃被害率可在90%以上,棉产量损失为20%左右。因此查清红铃虫第三代虫源,搞好测报,及时指导田间药剂防治很有必要。现将1977—1982年在肖山棉区进行系统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试验方法和过程 选有代表性的棉田定300—500株棉花,调  相似文献   
6.
防治红铃虫的方法虽然已经研究出很多结果,但由于各地环境不同,在应用上仍存在一定限度的缺点。我所为了探求更有效的防治方法,从1954年起到1956年止,三年间在肖山棉麻试验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水槽围阻防治越冬红铃虫的研究工作,现在把这些研究结果整理出来,以供今后防治红铃虫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省棉区第一、二代红铃虫为害损失较轻,第三代虫口激增,为害显著加重。近年来棉花往往迟发,以秋桃为主,后期红铃虫为害更为严重。如能应用栽培技术措施促使棉花早发,带桃入伏,伏桃为主,争取早秋桃,即能达到桃多、桃重、虫害轻、品质好,增产增收的目的。本试验以探求棉花早发早熟的栽培技术措施,而达到减轻后期红铃虫为害之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