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聚氨酯弹性体为基质材料,与液晶化合物EBBA共混后,由溶剂蒸发法浇铸成膜。偏光显微镜观察证实了复合膜中液晶相的存在。用动态凝血实验、血小板粘附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复合膜中液晶含量对材料抗凝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当液晶含量达到30%(wt)时,复合膜的血液相容性随着液晶含量的增加有明显改善,同时发现复合膜表面吸附的血小板随着液晶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血浆蛋白C、蛋白S抗凝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糖蛋白,它为血浆丝氨酸蛋白酶酶原;凝血酶能将蛋白C转化为活化蛋白C(APC),在一种叫蛋白S(PS)的APC协同因子存在时,APC发挥抗凝活性,蛋白C和蛋白S缺陷或缺乏可引起动、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扼要概述了介入诊疗聚氨酯(PU)导管的凝血过程,影响因素,改善PU导管材料抗凝血性的途径以及导管用材料抗凝血性能的表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