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预测2030年中国成年居民的畜肉平均摄入量。方法:以2000—2018年7轮分城镇和农村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2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畜肉平均摄入量数据为基础,比较ARIMA、灰色模型和趋势外推法3种模型的精度,并对2030年我国成年居民畜肉摄入量进行预测。结果:城镇居民畜肉平均摄入量的拟合预测中,ARIMA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均优于趋势外推法和灰色模型。农村居民畜肉平均摄入量的预测,ARIMA模型的拟合精度优于趋势外推法和灰色模型;预测精度则为第二,略低于灰色模型,综合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ARIMA模型优于其他2种模型。ARIMA模型预测到2030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畜肉平均摄入量将分别达到131.0、130.6 g/d,比2018年分别增加37.2%、43.5%,将高于膳食指南推荐量。结论:ARIMA模型对畜肉摄入量的长期预测效果最理想。依据预测结果,需采取措施引导居民适量摄入畜肉,以达到平衡膳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状况,为了解居民饮食行为、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的膳食回顾数据,结合《中国食物成分表》,对消费含添加糖食物的17 053名居民的消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居民2010—2012年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率为26.90%,人均含添加糖食物供能比为9.09%,消费最多的前3类食物为速食食品,蛋糕、甜点类,乳类及制品;消费率最高的人群为6~11岁城市女性。结论:2010—2012年我国居民平均含添加糖食物的供能比为9.09%,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状况及变化。 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研究对象为31省份150个监测点62857名居民。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谷类食物的摄入情况。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经过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中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结果:2010-2012年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谷类食物摄入量为335.4 g,城市(279.8 g)显著低于农村(388.6g),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谷类摄入量呈递增趋势,分别为265.7 g、282.2 g、371.6 g、 426.8 g。过去30年,我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杂粮类食物摄入量下降最为明显。相比于1982年,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了172.4 g(33.8%)。结论:过去30年我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呈下降趋势,需要引导居民合理摄入谷类食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