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法对豚鼠巩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法对巩膜织张力和强度的影响。方法交联组和对照组皆选右眼为实验眼,交联组采用波长为(370±5)nm、辐射强度定为3.0 mW/cm2的紫外线和0.1%核黄素为光敏剂对豚鼠赤道部巩膜面进行胶原交联,对照组不进行交联处理。术后一个月取交联组交联区巩膜条带和对照组相应区域的巩膜条带,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对眼球各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交联组巩膜的生物力学特性增强,赤道部交联组巩膜试件断裂时的极限应力增加了147%,弹性模量显著增加了193%,极限应变降低了21.9%;后极部交联组巩膜试件断裂时的极限应力增加了108%,弹性模量显著增加了191%,极限应变降低了40.42%。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显示形态学无病理改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交联组交联区的巩膜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结论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巩膜的生物力学特性,增强巩膜组织的张力和强度,有望作为治疗高度病理性近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短波长单色光对豚鼠的屈光发育和眼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20只出生约2周的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成两组(n=10),分别在蓝光(430 nm)和白光(色温5000 K)下进行饲养。蓝光组为实验组,白光组为对照组,实验周期为12周。两种光照的光量子数均为每秒3×10-4μmol/cm2,测量光强度蓝光为0.527mW/cm2,白光为0.247 mW/cm2。实验前后均进行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各部分长度的测量。结果实验前两组测量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光照12周后,蓝光组屈光度增加(1.20±0.66)D,白光组减少(1.18±0.85)D,蓝光组与白光组相比平均形成约2.40 D远视,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01);蓝光组眼轴和玻璃体腔分别增长(0.77±0.12)mm与(0.05±0.10)mm,白光组分别增长(0.95±0.18)mm与(0.21±0.13)mm。蓝光组的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增长较白光组慢(P〈0.05)。但实验后两组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430 nm短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延长较慢,产生远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530 nm单色光光照建立一种新型近视眼动物模型。方法20只约2周龄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成两组(n=10),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绿光(530 nm)和白光(色温5000 k)下进行饲养。设置照明参数:光量子数相同,为每秒3×10-4μmol/cm2;实测光强度绿光为0.150 mW/cm2,白光为0.247 mW/cm2。实验前每组进行眼球生物学测量(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各部分长度),光照后12周重复测量以上数据,每只豚鼠均取右侧眼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光照前两组生物学测量参数差异无显著性。光照12周后,绿光组屈光度发生-3.125±0.76 D的变化,白光组为-1.075±0.71D,绿光组同对照白光组相比平均形成约2.0 D的近视,差异有显著性;绿光组眼轴和玻璃体腔分别增长0.98±0.13 mm与0.33±0.14 mm,对照组分别为0.77±0.22 mm与0.13±0.14 mm,绿光组较对照组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延长较快,差异有显著性;光照后两组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均发生不同程度增加,但两组间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530 nm单色光诱导豚鼠眼球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延长较快,产生近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