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白头鹤孵卵后期的行为节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2003~2004年连续2年的4月末至5月初在黑龙江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对3对野生白头鹤(Grus monacha)的孵卵过程进行了定点观察,结果表明,白头鹤的卧巢行为(t=-4.92,P=0.00)和护巢行为(t=3.09,P=0.007)在雌、雄个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孵卵阶段的卧巢行为(t=2.95,P<0.01)、护巢行为(t=4.29,P<0.01)和育雏行为(t=-6.79,P<0.01)表现出不同的节律性。天气状况是影响白头鹤孵卵期各行为的重要因素,晴天时的凉卵行为(t=1.55,P<0.01)和育雏行为(t=4.06,P>0.01)时间明显多于阴雨天。对雌、雄个体行为同时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雌(雄)鹤卧巢行为的时间与雄(雌)鹤护巢行为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4和R=0.86)。  相似文献   
2.
鼬科动物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海  徐纯柱  马建章 《生态学报》2009,29(7):3585-3592
利用PCR技术获得紫貂(Martes zibellina)和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9种鼬科动物相应序列,用ClustalX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出延长终止序列区、中央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指出了一个终止相关序列ETAS1及8个保守序列(CSB-F、E、D、C、B、1、2和3),并给出了序列通式,在CSB1和CSB2之间发现不同形式的短重复序列.此外,以狼为外类群,应用邻接法构建鼬科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臭鼬亚科最先从鼬科中分化出来,随后剩余类群分为两大支系,即貂属种类与貂熊聚为一支,并与獾亚科的狗獾形成姐妹群;另一支为水獭亚科的物种与鼬属的林鼬形成姐妹群,再与虎鼬聚在一起,狗獾与貂属的紫貂亲缘关系最近,水獭亚科与鼬属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3.
小兴安岭白头鹤繁殖地种群数量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通过地面和航空调查等方法,对繁殖于小兴安岭沾河流域的白头鹤(Grusmonacha)种群进行了数量调查,共统计到白头鹤30只。发现了3对鹤的巢;2对以及2只单只的个体,虽然没有发现巢,但根据其保护领域的行为,可以确定其为繁殖个体。同时统计到13只没有参加繁殖的个体,以及3只不能判明是否参加繁殖的个体。通过本次调查表明,小兴安岭沾河流域的森林沼泽是我国白头鹤的重要繁殖地。  相似文献   
4.
小兴安岭白头鹤繁殖习性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头鹤(Grus monacha)仅繁殖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中国的小兴安岭森林沼泽湿地,越冬于日本南部、韩国南部沿海和中国长江中下游(Col-lar,2001),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物种,I UCN(1994,2001)列为易危(VU)物种,并列入CITES附录Ⅰ中(郑光美、王岐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