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水分和氮磷营养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的调节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梁银丽 《生态学报》1996,16(3):258-264
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 ̄70%范围内,水分亏缺严重,根水势和蒸腾蒸发量显著降低,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根长变短,根干重降低,随着土壤水分趋于良好,根水势和蒸腾蒸发量显著增加,根干重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 ̄62%之间时最大,而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5%上下时根长达最长;土壤水分趋于轻度干旱有利根系下扎,土壤水分趋于良好利于根量增长。氮磷营养对小麦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磷营养可  相似文献   
2.
丹参壮苗指数及其模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丹参幼苗各数量性状及比值与幼苗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确定有代表性的可以反映幼苗质量的数量性状指标,同时结合关联度分析确定适于丹参幼苗的壮苗指数,并依据丹参壮苗指数与气温、光辐射和空气湿度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环境影响因子积的丹参幼苗壮苗指数模拟模型,再利用不同播期和试验地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根粗、茎粗、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和全株干质量等数量性状与其他性状相关性显著,而且性状稳定,容易测量,可以作为衡量壮苗的指标性状.丹参幼苗的壮苗指数=(茎粗/根粗+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全株干质量.其中,全株干质量、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茎粗与壮苗指数的关联度较大,该壮苗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丹参幼苗质量.壮苗指数模型对丹参壮苗指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基于1∶1直线的R2=0.95,RMSE=0.15,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壮苗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和氮磷营养对小麦根系生理特性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为40%~70%范围内,随着水分亏缺加重,小麦根系生长受到限制,根系比表面积(RA)、根水势(RΨw)明显降低,根呼吸(RP)作用加强,根长(RL)变短,根系干物重(RDW)减少;随着土壤水分趋于良好,RΨw明显增加,Rp作用显著降低,SRWC在54%~57%时RA最高,RDW在SRWC为55%~62%之间时最大,而SRWC在55%上下时RL达最长,表明土壤水分趋于轻度干旱有利根系下扎和RA的提高,土壤水分趋于良好有利于根量增长。氮磷营养对根系生理特性具有明显作用。磷营养可显著提高RA,RΨw,RL,RDW,降低Rp,在较为严重干旱条件下,磷对RA,RP,RΨw,RL的调节效果更好。氮素营养对小麦根系生理特性的调节效果与磷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别。土壤严重干旱,氮引起RΨw的明显下降,为负效应;轻度干旱氮对RΨw无明显作用;在水分良好条件下,氮对RΨw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果。氮营养可使Rp作用明显加强。随着SRWC的提高,增施氮肥可导致RDW的显著增加。小麦RL对氮的反应不敏感。磷除作为一种营养物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外,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磷可明显改善植株体内的水分关系,增强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作物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详细论述了绿色防治技术的内涵,阐明了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在充分掌握设施蔬菜病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O3棚室消毒、健身栽培、嫁接、生态调控、果实类蔬菜套袋、防虫网阻隔技术及科学限量使用化学农药等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治关键技术,将对实现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保护菜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地表处理方式对日光温室辣椒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覆盖秸秆 地膜处理的辣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33·04kg·m-3和50·22元·m-3;其次是地表覆盖地膜处理,分别达18·81kg·m-3和28·57元·m-3.不同地表处理方式对0~20cm土壤的硝态氮含量有显著影响,地表覆盖秸秆和覆盖秸秆 地膜处理,分别为31·98mg·kg-1和31·96mg·kg-1,小于对照处理(50·33mg·kg-1);地表覆盖地膜和使用保水剂处理的硝态氮含量较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辣椒对氮肥的利用均有所增加,耕层硝态氮积累减少.在0~20cm耕层内,地表覆盖地膜处理的速效磷含量最低,为0·72mg·kg-1,其次是地表覆盖秸秆 地膜处理,为0·92mg·kg-1.地表覆盖秸秆 地膜和地表覆盖地膜处理增加了当季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肥料的损失,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和氮素营养对小麦根苗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采用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小麦品种小偃6号,在一种特制木盒中土培,研究了水分胁迫和氮素营养对小麦根系和幼苗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效应。小麦根系生长在双层尼龙网之间,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可以被正常吸收,但主根和侧根不能穿过。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70%范围内,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加,小麦根长(RL)、根干重(RDW)、叶面积(LA)和WUE显著降低。氮肥的效应更为复杂。随着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4~1995年在大型人工气候室内取得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大气CO2浓度倍增条件下,春小麦冠层温度、蒸发蒸腾和根层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1倍,春小麦冠层温度明显升高,且高水分条件升高的值比低水分条件下大0.7℃左右;蒸发蒸腾减少的幅度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间也不相同,高水分处理的蒸发蒸腾量减少9.88%,低水分处理的减小8.50%,根层土壤含剖面水分消耗减小,高CO2浓度处理的根层土壤含水率高于低CO2浓度处理的,特别是在底部根系密度减小,其水分消耗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玉米生长条件下农田土壤水分动态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依据理论分析和田间实测资料,提出了玉米生长条件下农田土壤水分动态预报模型,论述了模型中参数的测取方法,经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报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质循环规律与养分元素的分配格局,将华北落叶松针叶和土壤结合起来,以秦岭地区7年(7a)、12年(12a)、22年(22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综合探究中幼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和土壤的C、N、P含量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间土壤C和P含量的差异显著,7a和12a的C和P含量显著高于22a的,N含量差异不显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N、P均呈下降趋势;22a土壤的C∶P和N∶P显著高于7a和12a,说明随着林龄增加,P限制了人工林正常的生长发育,C∶N在林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针叶C差异不显著,N和P差异显著,N和P含量在中龄林中最高;22a针叶的C∶N和C∶P均表现为显著下降,3种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的N∶P在6.8—9.3之间,说明幼、中林龄华北落叶松主要受N的限制;华北落叶松针叶和土壤的C、C∶N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C∶P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N、N∶P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中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P元素含量低,主要是通过养分的再吸收来满足植株的生长需求,而非通过吸收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0.
黄芩产量和黄芩苷含量对氮磷钾肥料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施肥方案,于收获期计算黄芩产量和根中黄芩苷含量,建立以氮、磷、钾施用量为自变量,黄芩产量和根中黄芩苷含量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解析、寻优获得最适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对黄芩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低水平施肥条件下,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一定范围后,增效不明显;氮、磷、钾对黄芩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黄芩苷含量随氮、钾施用量增加呈先降低再增高的趋势,在低水平施磷条件下,黄芩苷含量随磷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最终趋于稳定.氮磷、氮钾、磷钾对黄芩产量和黄芩苷含量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本试验条件下,黄芩产量超过4000 kg·hm-2、根中黄芩苷含量14%以上的施肥方案为氮(N)90.5~104.7 kg· hm-2、磷(P2O5) 163.9 ~ 199.9 kg·hm-2、钾(K2O)84.1 ~140.8 kg·hm-2,比例约为1∶1.86∶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