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对比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SCVBG)搭桥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选择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行SCVBG搭桥的84例患者资料,其中选择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进行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患者46例(大隐静脉桥组),选择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进行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患者38例(乳内动脉桥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近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A及心绞痛复发率。结果:乳内动脉桥组患者总生存率(100%)明显高于大隐静脉桥组(82.6%)(P0.05)。乳内动脉桥组患者桥血管和心中静脉通畅率(100%)明显大于大隐静脉桥组(54.35%)(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乳内动脉桥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明显小于大隐静脉桥组(P0.05)。结论:SCVBG搭桥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选择乳内动脉桥效果优于大隐静脉桥,能明显提高桥血管和心中静脉通畅率,降低心绞痛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左侧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4例左侧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治措施和随访结果。结果:14例患者均有呕血或(和)黑便史,无肝硬化、腹水及肝功能异常等表现。14例患者中胰体尾占位6例,胰腺假性囊肿4例,慢性胰腺炎4例。14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9例患者获得随访,定期内镜复查,曲张静脉明显改善或消失,随访5月~8年均无再出血。结论:胰腺疾病病史、无肝硬化和肝功能正常、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和脾肿大及脾亢是诊断左侧门脉高压症的基本要点。该疾病可通过脾切除术或联合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结合原发胰腺疾病的治疗来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人们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应激)也越来越大。长时间、高强度的应激会打破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原有的稳态,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近年来,抑郁症以其高发性、高致残性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高负担而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关于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方兴未艾。另外,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紊乱的催生下,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相关问题也变得越发显著。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提示,抑郁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可能拥有共同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基础,两类疾病也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对两类疾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念珠菌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群、癌症化疗、移植术后、HIV感染等免疫低下人群。研究显示,患有恶性肿瘤及接受过手术的老年患者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患病率分别可达73.7%及74.1%[1]。而HIV感染患者中口咽念珠菌病的患病率可高达79.4%[2]。此外,随着体内置管及心脏瓣膜等植入性生物材料的广泛应用,由生物膜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也日趋增多,并可导致40%~60%的高死亡率[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