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北京西郊清华园附近田间豇豆上采集的豇豆单孢锈菌(Uormyces vignal Barcl)夏孢子。萌发后提取双链RNA,电泳分析可测出300—8000碱基对的三组双链RNA。从萌发的孢子中通过差迷离心提取病毒样颗粒,可获得二种类型的病毒样颗粒,一种直径为35—40nm的等轴颗粒。另一种为长短不等的棒状颗粒,用提纯物提取核酸电泳分析与直接从孢子中提取的双链RNA有相同的核酸带,从而证明这些双链RNA存在于病毒样颗粒中。  相似文献   
2.
张韧  邱并生 《真菌学报》1994,13(1):48-51
从北京西郊清华园附近田间豇豆上采集的豇豆单孢锈菌夏孢子。萌发后提取双链RNA,电泳分析可侧出300-8000碱基对的三组双链RNA。从萌发的孢子中通过差速离心提取病毒样颗粒,可获得二种类型的病毒样颗粒,一种直径为35-40nm的等轴颗粒,加一种为长短不等的棒状颗粒,用提纯物提取核酸电泳分析与直接从孢子中提取的双链RNA有相同的核酸带,从而证明这些双链RNA存在于病毒样颗粒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脂多糖对高脂饮食兔血脂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给含0.5%胆固醇的饲料,3周后,分别在第4、8、12周采用耳动脉内、颈部、腹股沟处肌肉注射大肠埃希菌脂多糖(LPS),并设立正常组和单纯高脂组。16周后观察兔的一般状态,取血清检查血脂六项、C-反应蛋白和TNF—α,取耳动脉、颈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肝脏,放置4%多聚甲醛中过夜,常规行HE染色,检查血管病变和相关脏器病变情况。结果单纯高脂组血清中胆固醇和LDL-C较正常组增加,复合模型组动物血清中胆固醇和LDL-C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脂组,单纯高脂组TNF-α较正常组高,复合模型组TNF-α比单纯高脂组高。病理显示主动脉弓变化明显,复合模型组内膜斑块弥漫,而单纯高脂组内膜只出现单个小斑块,单纯高脂组和复合模型组心脏病变区别不大,均见轻度水肿和小脂肪滴;单纯模型组肝脏细胞轻度水肿,而复合模型组肝脏脂肪滴明显。结论大肠埃希菌脂多糖加重了内膜斑块的形成,加剧了血脂代谢的紊乱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梯度环与景观格局指数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天水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幅度效应。结果表明: 1)不同景观要素的幅度效应存在差异, 景观水平指数的幅度效应也存在差异。2)景观要素和景观水平指数在5—25 km幅度区间内尺度效应差异较大, 25—85 km幅度区间内尺度效应差异较小, >85 km幅度区间尺度效应减弱或消失。研究结果可以反映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特征及空间变化规律, 并为土地规划与管理、土地用途管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从鼠尾草属植物中鉴别丹参品种,采用基因测序方法,用核糖体核酸内转录间隔区基因(nrDNA ITS),编码核蛋白体大亚基多肽L16的基因(rpl16)及叶绿体DNA上包含trnL以及trnL和trnF间隔区的区域基因(trnL-trnF)的序列,检测六种鼠尾草属新鲜植物.由于nrDNA ITS和rpl16突变率较高,可以做为6种鼠尾草的基源鉴定标记,依此设计了两对特异引物,从6种鼠尾草中鉴定出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和云南鼠尾草(S.yunnanensis).但trnL-trnF突变率太低,未能用于鉴别.商品干燥中药材因加工和储藏的方式致使DNA降解严重,基因测序法难于应用.  相似文献   
6.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plant receptor-like kinases RLKs)以其特有的结构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防御等多种生理生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 RNAi)来研究RLKs的功能已日趋成熟。本文根据植物中hpRNA(hairpin RNA)的原理,以大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rlpk2为靶基因,在rlpk2-cDNA序列3'端选择312bp作为构建RNAi的序列,借助中间克隆载体,经过三次亚克隆,最后形成含rlpk2-RNAi表达盒的双元表达载体pART27-R2,并转入农杆菌LBA4404。采用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方法,共获得了三株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 RT-PCR分析表明rlpk2基因已被成功敲减(knock-down),并且发现敲减大豆叶片中的rlpk2基因表达明显改善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结合前期研究结果,表明rlpk2基因可能在维持叶绿体的结构及保护叶绿体膜系统的完整性方面起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6-BA延缓大豆叶片衰老的作用与膜蛋白磷酸化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激酶(proteinkinase,PK)和蛋白磷酸酯酶(pIDt6inphOSpha~,PP)是生物体内催化蛋白质磷酸化/脱磷酸化过程的两种重要酶类。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这种可逆的磷酸化/脱磷酸化过程所导致的蛋白质(酶)活性的改变是生物体内信号传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Hunter1995)。已有一些实验系统涉及了植物激素对于植物蛋白磷酸化过程的影响(Mi-zogUchi等1994,Sano和Youssefian1994),并有一些与此相关的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酯酶的基因被克隆(kleber等1993,temp等1994)。细胞分裂素延缓植物叶片衰老的作用早已被各种实…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幼苗初生叶为材料研究了衰老过程中质膜蛋白激酶自磷酸化状态和催化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质膜上一个57kD的蛋白激酶分子上有多个自磷酸化位点,而且自磷酸化反应能提高该酶催化组蛋白H1磷酸化的激酶活力。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诱导衰老处理造成的57kD蛋白激酶自磷酸化状态的变化,可能对调节它在衰老过程中催化活性的变化起重要作用;而外源6-BA预处理则能够维持57kD蛋白激酶体内高自磷酸化状态,保持该激酶在衰老过程中的催化活力。对衰老和6-BA处理过程中质膜上39和47kD蛋白激酶自磷酸化状态变化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激酶可能参与大豆叶片对6-BA刺激信号的传导和/或应答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Ferrell和Martin(1991)设计的测定印迹在PVDF膜上的蛋白激酶活性方法研究大豆叶片质膜蛋白激酶自身磷酸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与Mg-ATP相比,Mn-ATP是更有效的57KD蛋白激酶自身磷酸化反应底物;钙离子可以促进该激酶的自身磷酸化反应活性,而且EGTA可以显著降低它在SDS电泳中的迁移率,说明57KD蛋白激酶为依赖于钙的蛋白激酶;预磷酸化反应实验证明57KD蛋白激酶具有多个自身磷酸化反应位点,其分子的自身磷酸化状态可调性暗示这一激酶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幼苗初生叶为材料研究了衰老过程中质膜蛋白激酶自磷酸化状态和催化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质膜上一个57kD的蛋白激酶分子上有多个自磷酸化位点,而且自磷酸化反应能提高该酶催化组蛋白H1磷酸化的激酶活力。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诱导衰老处理造成的57kD蛋白激酶自磷酸化状态的变化,可能对调节它在衰老过程中催化活性的变化起重要作用;而外源6-BA预处理则能够维持57kD蛋白激酶体内高自磷酸化状态,保持该激酶在衰老过程中的催化活力。对衰老和6-BA过程中质膜上39和47kD蛋白激酶自磷酸化状态变化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激酶可能参与大豆叶片对6-BA刺激信号的传导和/或应答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