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利用付立叶变换红外差示技术,获得了氨基酰化酶,脱Zn(Ⅱ)氨基酰化酶酶蛋白,和Co(Ⅱ)重组氨酰化酶水溶液的远红外吸收谱.结果表明,510cm~(-1)至500cm~(-1)的一个吸收峰是由活性部位中金属离子与其配位原子间的伸缩振动所引起.我们认为,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以为金属酶活性部位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直接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研究马蜂肠道真菌对反枝苋的抑制活性,为开发微生物源除草剂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测试11种肠道真菌发酵液对反枝苋根生长的抑制效果筛选出活性菌株MF06。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MF06的分类地位。通过硅胶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对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代谢产物1,研究代谢产物1对反枝苋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定代谢产物1的化学结构。【结果】经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MF06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当供试质量浓度为100 μg/mL时,该菌株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反枝苋根生长的抑制率大于68%。从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代谢产物1,经过结构鉴定为镰刀菌酸与9,10-脱氢镰刀菌酸以1:1比例形成的混合物。活性测试表明代谢产物1对反枝苋根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活性的IC50值为(0.51±0.18)μg/mL,与阳性对照药2,4-二氯苯氧乙酸的活性[IC50值为(0.30±0.14)μg/mL]相当。【结论】MF06菌株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自制、简易、高效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方法。方法:将载玻片黏合作为制胶模具,剪滤纸制成上样芯子进行等电聚焦电泳。结果:电泳条带清楚,样品容量大,电泳时间短,操作性强。结论:此方法简单、有效、实用,所需凝胶量少,节约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靳丽萍  张蕴  徐晓  肖孝辉  张应烙 《微生物学报》2016,56(12):1869-1875
【目的】鉴定黄蜻幼虫肠道中具有除草活性的真菌,并分析其除草活性成分。【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5.8S r DNA-ITS序列分析,明确菌株QTYC-51的分类地位。结合培养皿生物分析法测定菌株发酵液和单体化合物的除草活性,采用色谱方法从该菌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活性成分,并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活性物质。【结果】菌株QTYC-51被鉴定为拟盾壳霉属菌(Paraconiothyrium sp.),其发酵液对稗草和反枝苋幼根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6.9%和56.5%。从QTYC-51发酵产物中分离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1,8-dihydroxyanthraquinone,1-hydroxy-10-methoxy-dibenz[b,e]oxepin-6,11-dione,hydroxyvertixanthone,globosuxanthone和1,3,6,8-tetrahydroxyanthraquinone。在供试浓度为100μg/m L时,化合物globosuxanthone对稗草和反枝苋幼根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4.1%和79.0%,与阳性对照2,4-二氯苯氧乙酸效果相当;化合物1-hydroxy-10-methoxy-dibenz[b,e]oxepin-6,11-dione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对稗草和反枝苋幼根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0.3%和58.6%。【结论】菌株QTYC-51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