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1978年9月武汉病毒研究所保藏室主任孙富林副研究员和该室的几位同志,在武汉市郊区从菜白蝶自然流行病死亡的幼虫中分离出常见的颗粒体病毒,同时在样品中发现一种不易确定的细小粒子,并对该粒子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通过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核酸性质研究以及回接试验等多方面的探讨,表明病毒直径约25毫微米,衣壳由32壳粒组成,病毒粒子外周有12个壳粒围绕,壳粒中空。提纯病毒经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呈红色荧光。甲醛反应,OD值增加说明该病毒核酸为单链。DNA病毒粒子沉降系数为132s,回接死亡率为99%,是一种有强烈毒性的病毒。该病毒能在地鼠肾原代细胞培养成功。说明该病毒能在脊椎动物细胞上培养。1990年5月22日由  相似文献   
2.
家蚕卵巢单层细胞培养应用于病毒研究已有一些报道(Gaw Zan-yin等,1959,Vaughn等1963;Raghow等1974)。本文主要采用不同昆虫血淋巴、乳牛血清、鸡血清配制的培养液和人工培养液培养家蚕卵巢细胞,比较观察其细胞生长特性,并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用油桐尺蠖核型乡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ri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感染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分别置于0℃、15℃、20℃、26℃、28℃、30℃、37℃下静止培养,观察细胞病理变化,测定细胞的感染百分率和多角体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病毒的感染率及其在细胞中复制有明显的影响。26℃是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卵巢细胞并形成多角体的最适培养温度,感染率最高,多角体含量也最多。培养温度过低或过高,多角体都不能在细胞内复制。  相似文献   
4.
活体增殖和体外组织培养增殖的BsNPV悬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分别喷于人工饲料上,使其自然渗入饲料内,接3龄幼虫取食感染,感染剂量与幼虫死亡率的回归直线方程分别为;y=3.1815+0.679x和y=3.2000+0.665x,由回归直线方程推算的LD_(50)值及95%置信界限为4.0753×10~2[9.6075×10~2][1.7301×10~2]PIB/克饲料及5.0898×10~2[1.2411×10~3][2.0874×10~2]PIB/克饲料。感染剂量为4×10~5PIB/克饲料的LT_(50)值分别为4.7168天和4.8083天。比较两种来源的BsNPV,其多角体的感染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粘虫是禾谷类重要害虫之一。在自然条件下,粘虫能被病毒所感染,导致流行病(Raun,1961;Tanada,1961,1962)。目前,已证实在行军虫(Pseudaletia unipuncta Haworth)中有核型多角体病(Chapman et al,1915;Steinhaus,1951)、质型多角体病(Tanada etal.,1960)、颗粒体病及非包涵体病毒病(Wasser,1952)的存在。Tanada的工作表明: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