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登成  熊文  陶捐  陈毅峰 《生态学报》2016,36(2):508-517
基于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武汉地区两样点调查的西部食蚊鱼数据,运用FAO开发的长度频率数据分析软件FiSATⅡ对西部食蚊鱼的生长、死亡系数以及种群补充模式进行了估算。西部食蚊鱼全长范围为8.30-44.86mm,其中优势全长为16-26 mm,占总数的69.17%;雌雄性别为2.63:1,与1:1存在显著性差异;鳞片观察发现仅存在0~+、1~+两个年龄组;雌雄样本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分别为W=4.686×10~(-6)L~(3.299)(R~2=0.953),W=1.008×10~(-5)L~(2.989)(R~2=0.903);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雌性样本极限全长L_∞=45.20 mm,生长系数k=0.52 a~(-1),起始生长年龄t_0=-0.47a,雄性样本极限全长L_∞=33.60 mm,生长系数k=0.53 a~(-1),起始生长年龄t_0=-0.50 a;雌性样本和雄性样本的自然死亡系数M分别为1.64 a~(-1)、1.81 a~(-1),而总死亡系数Z分别为2.29 a~(-1)、2.37 a~(-1);种群补充模式表明,每年4-9月份为西部食蚊鱼的主要补充期。西部食蚊野生种群表现出了寿命短、生长速度快、自然死亡率高、种群补充时间长等特征,表明该物种是一种典型的r对策物种。据此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阻止其引入,尽早发现并根除该物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