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cDNA克隆片段。采用两种方式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第一:切除t-PA3'端非编码区序列后插入SR启动子和SV_(40)晚期Poly(A)终止信号之间,形成pMGZ6001质粒;第二:将3'端部分切除并带有Poly(A)加尾信号的t-PA片段插入由金属硫蛋白MT启动子调控的载体中,分别组建成含大T抗原与不含大T抗原的两个表达质粒pMGZ6002和pMGZ6003。这三种质粒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和电穿孔法转染CHO-dhfr细胞,阳性克隆细胞均能合成并分泌rt-PA。其分子量约68kD,并能与t-PA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溶解纤维蛋白。阳性克隆经MTX选择培养扩增基因,培液中rt-PA表达水平可达3000IU/(10~6细胞·48h)。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工程是应用寡核苷酸定点突变的技术来修饰DNA,最早由Smith及其同事建立于70年代末。蛋白质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如改变蛋白质的生物活性、特异性、稳定性等。对蛋白质稳定性的研究内容很丰富,采用的途径也较多,本文就二硫键在蛋白质稳定性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