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201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等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免疫亲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火箭免疫电泳分析表明:大豆叶绿体抗体与大豆线粒体有免疫交叉反应,同时大豆线粒体抗体与大豆叶绿体也有免疫交叉反应,但是大豆线粒体的抗体与鼠肝线粒体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这说明高等植物线粒体对叶绿体比之对动物线粒体在免疫特性上有更大的亲近性,亦即高等植物线粒体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有更大的同源性。经火箭免疫电泳、交叉免疫电泳和线状免疫电泳进一步分析表明:菠菜偶联因子抗体(AbCF_1)和大豆线粒体、大豆叶绿体间,大豆线粒体抗体与CF_1和大豆叶绿体之间,以及大豆叶绿体的抗体(AbC)与CF_1和大豆线粒体间有免疫交叉反应,说明两种换能器之间有免疫亲近性,并分别与CF_1存在免疫亲近性。这揭示两种换能器免疫亲近性的表现是由于存在共同物质基础所致,这内在共同物质基础是偶联因子。这个结果有力地支持高等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以及发生上存在同源性的观点,在理论上也为两种换能器的起源和演化上存在同源性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线粒体的发生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萌发一天的大豆种子中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不能分离出线粒体,种子萌发两天后,线粒体才开始出现,然后迅速增长。电镜和线粒体标记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分析,也证明萌发一天的种子细胞中既不能见到线粒体的结构,也检测不出线粒体酶的活性。种子萌发第2天到第6天线粒体量成百倍地增加,但很少见到线粒体的分裂相,似乎说明线粒体主要不是依靠分裂增殖的。线粒体本身也有一个发育过程,萌发第2天的种子中线粒体结构简单,只有网状膜系统和较大的基质区,萌发第3~4天就开始出现嵴膜,基质区缩小,至第5~6天嵴膜密集,基质区更小,线粒体的出现似乎和氧供应有关,因为线粒体是在种皮破裂的同时出现的。高等植物线粒体在个体发育中似乎并非连续存在,主要也不是以自我分裂方式繁殖,因此推测原质体作为未分化的细胞器既是叶绿体的前体,也是线粒体的前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需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治疗结果及随访2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54±1.21)mm(增加80.9%)、上中切牙倾角为(27.27±4.45)mm(增加132.3%)、下齿槽座角为(1.49±0.53)mm(增加81.7%)、尖牙间宽度为(1.73±0.69)mm(增加143.7%)、磨牙移位为(3.25±0.73)mm(降低37.1%)、上齿槽座角为(-1.81±0.46)mm(降低147.9%),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周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口腔炎症、口腔感染、不适感降低以及软组织轻度浮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30%,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能发挥理想的矫治效果,稳定性好,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核酸,蛋白、酶等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膜、细胞大颗粒,亚细胞颗粒的分离、纯化及分析。可以说七十年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许多重大的成果都和这种技术的应用分不开。密度梯度离心大致可分二大类,一类是速率区带密度梯度离心,这类离心主要是利用生物大分子或亚细胞颗粒不同的沉降常数,在离心后分布在不同的预先铺制好的介质密度区,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离心密度介质主要用蔗糖也可用甘露糖、甘油,多聚糖类、中性硅胶油等。这类离心技术广  相似文献   
5.
沉降系数(S值)是蛋白质的一个重要物理常数,一般在分析超迷离心机中进行分析。由于分析超速离心机需要配备特殊的分析转头和监测记录沉降粒子在离心过程中行为的装置,价格昂贵,一般实验室难以配备。Martin和Ames使用制备超速离心机,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法,测定了细菌组氨酸生物合成的有关酶的沉降系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参照该方法,并作了某些改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部离心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大豆子叶和幼芽完整质体和线粒体,并以质体标记酶——磷酸三碳糖异构化酶和线粒体标记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分析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质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和纯度,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分离质体和线粒体的完整性。结果指出大豆子叶和幼芽的质体,线粒体分别分布在蔗糖密度梯度1.22g/cm~3和1.18g/cm~3区,分离的质体和线粒体纯度都在95%以上,完整性也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HAuCl_4为原料,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方法能制备所需直径大小的金胶体溶液,并成功地制备蛋白A-胶体金复合物(PA-Au Com-plexes),经检验PA-Au复合物具合格性和使用价值,可作为免疫电镜在分子水平上定位酶的探针。用作者自制的纯的CF_1的抗体(AbCF_1)以及我们引进和建立整套制备PA-Au复合物和以PA-Au作为探针的免疫电镜技术,现已开始应用于研究偶联因子(CF_1)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分布,获初步结果;为研究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关键酶系的精确分布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叶绿体偶联因子(CF_1)能催化ATP的合成,其结构变化与光能转化密切相关。迄今为止,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CF_1与类囊体膜结合和微观分布尚不多见。另外,叶绿体偶联因子的纯化虽有不少报道,但在提纯CF_1时往往混有RuBP羧化酶,不易得到纯品,而且难以重复和稳定。本文报道叶绿体偶联因子(CF_1)免疫学研究的第一部分工作,即AbCF_1的制备。我们以低渗氯化钾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