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表明,在福建尤溪,北纬25.8-26.4度,东经117.8-118.6度区域内,从640m-840m的中、高海拔稻区,稻秆潜蝇第二代幼虫化蛹以历期为主,水稻抽穗时幼虫历期天数不到则不会化蛹,而水稻齐穗后未化蛹的幼虫,一部分因无食料被逼外爬不能成蛹,大部分老熟幼虫能缓慢兑变成蛹,但多因化蛹迟,水稻收割前来不及羽化,而不能成为有效虫源。应用生态学方法,推广旱育秧提早播种,统一调整控制单晚抽穗成熟时间,并延时早收割,创造不利第二代幼虫化蛹和蛹羽化的稻田生境,使第三代越冬虫口自然大幅度锐减,是断源治本最经济,安全,有效的生态控害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稻秆潜蝇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秆潜蝇Cklorapsoryzae (Matsumura)在我县80年代仅是零星发生的一种次要害虫,但近年来种群数量迅建增加,已上升为中、高海拔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尤溪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步量以蛹)在冬闲农地、板田或田边、沟边的看麦娘、游草上越冬。以第二代为主害代,于6月中旬一8月中旬幼虫为害中稻和单晚孕期间的心叶、生长点与幼穗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药治为辅的综防措施,控害效果好。药治每亩用3%呋喃丹3kg、10%益舒宝1.25kg和3%米乐尔1.25kg拌细土20kg撒施,防效分别可达82.43%、77.50%和69.7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