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1.
基于广东省86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冬种生产季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冬种寒害极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广义极值分布理论估算市县级的寒害重现期,旨在为当前冬种区域寒害风险评估、预警以及实时气象防灾减灾等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 冬种主产区积寒极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湛江、梅州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显著下降,茂名、韶关和广州自21世纪以来显著下降;极端最低气温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韶关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显著上升,但广州近5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冬种生产季极端积寒极值发生的站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70年代>21世纪>90年代>60年代>80年代,极端最低气温极值发生站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60年代>90年代>21世纪>70年代>80年代.2、5、10、20、50和100年一遇的寒害理论预测值呈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积寒表现为北多南少,极端最低气温表现为南高北低,与寒害实际发生过程中的积寒、极端最低气温分布趋势一致.典型个例表现为南部寒害重现期长、北部短.广东冬种主产区的湛江、茂名寒害重现期长,极端寒害发生的概率小但危害重,其冬种作物面积位居前列,生产上应引起重视.研究成果可为广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导冬种生产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对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患者的病毒载量及HPV转阴率的影响,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112例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患者自愿选择进入治疗组或观察组,治疗组患者随机分成膦甲酸钠组和干扰素组。最终分组情况为:观察组43例,膦甲酸钠组34例,干扰素组35例。观察组患者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仅随访观察,治疗组患者分别予以膦甲酸钠静脉滴注3.0 g/次,1次/d,连用14 d;重组人干扰素a2b肌肉注射300万U/次,隔日1次,总共10次。于治疗后第1、3、6个月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术(HC-2)对患者进行HPV DNA半定量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病毒载量的变化及HPV转阴率。结果第1、3、6个月治疗组患者HPV病毒载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PV转阴率显著高于观察组;膦甲酸钠组患者HPV病毒载量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干扰素组;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HPV病毒载量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第1、3、6个月,膦甲酸钠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47.06%、61.76%、79.41%,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及干扰素组(P0.01)。在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未发现HPV转阴病例,治疗组转阴率为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膦甲酸钠组患者转阴率为35.29%,干扰素组为25.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27)。结论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患者自然清除率低,建议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膦甲酸钠能降低HPV病毒载量,促进HPV转阴,对持续性高危HPV感染患者有一定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