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微生物学》教学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小乐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4):116-118
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 ,经过整理、修正、补充之后应用到微生物学的教学中 ,提高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输血策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凝血指标、血浆代谢指标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prague- Dawley大鼠24只,制备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凝血指标(PT及ATPP)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PO2、PCO2、乳酸),采用比色法检测常见代谢酶活性,采用PCR法检测mRNA含量,记录并对比目标血压为80 mmHg时B、C、D三组大鼠的输血量。结果:与A组大鼠相比,B、D组大鼠的ATPP、PT水平明显较高(P<0.05),A组与C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大鼠相比,D组大鼠的ATPP、PT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A组相比,B、C、D组大鼠的pH、PO2水平明显降低、PCO2及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对比(P>0.05);与B组大鼠相比,C、D组大鼠的pH、PO2明较高,PCO2、乳酸明显较低(P<0.05);C、D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大鼠的血浆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动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D组大鼠的血浆miR-24水平明显较高,肝脏FX mRNA水平明显较低(P<0.05),C组大鼠的血浆miR-24与肝脏FX mRNA与A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D组大鼠的血浆miR-24水平明显较低,肝脏FX mRNA水平明显较高(P<0.05)。达到目标血压为80 mmHg时,输血量B组>C组>D组(F=133.139,P<0.001)。结论: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比为1:1的输血策略较1:2.5的输血策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更好,可能与其降低大鼠的循环miR-24水平,提高肝脏FX mRNA水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阐述呼吉尔斯特植物群的定义、分布、时代、组成和特点。呼吉尔斯特植物群主要代表我国北方区中泥盆世晚期的植物群,其具有全球广布型属种,也具有特化型植物。该植物群生物量巨大,发育小规模的森林,也形成了若干薄的煤层,成煤植物和森林冠层植物为石松类。结合该植物群化石埋藏学、沉积岩石学、煤岩学等研究,对呼吉尔斯特植物群的古环境以及古植物地理学意义进行探讨,提出:呼吉尔斯特组若干条保存有丰富植物化石和煤层的剖面,代表中泥盆世晚期区域性的陆相沉积环境,新疆西准噶尔在中泥盆世是重要的植物迁徙大陆桥。  相似文献   
4.
黄璞  汪瑶  张小乐 《古生物学报》2022,61(3):397-406
Adoketophyton subverticillatum (Li et Cai) Li et Edwards (亚轮生奇异蕨)是云南早泥盆世坡松冲植物群中颇具代表性的、研究较为详细的一种植物, 目前对其整体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都有较深入的认识。本文通过系列针修法, 将采自贵州都匀包阳剖面蟒山群下段的一块植物化石新材料归入A. subverticillatum。基于目前对 Adoketophyton时空分布的认识, 认为该属可作为早泥盆世植物群的代表分子, 并据此推断蟒山群下段的时代应为早泥盆世。Adoketophyton subverticillatum在都匀的发现, 表明贵州都匀蟒山群中的植物与云南坡松冲植物群在属、种一级上存在扩散与交流现象。Adoketophyton以及其他相关植物的研究表明, 在高大气CO2浓度的早泥盆世, 叶性结构如孢子叶、苞片、枝叶复合体等已广泛分布于华南板块。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贮存期间血小板扩散功能的变化。方法:2017年8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本血站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的献血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每个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血液样本分为3管-A管、B管与C管,将产品置于血小板振荡保存箱22℃振荡保存,分别在贮存第1 d(A管)、第3 d(B管)、第5 d(C管),检测血小板扩散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A管、B管与C管的Hct(Hematocrit,红细胞压积)、Hb(Hemoglobin,血红蛋白)、PDW(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血小板分布宽度)、WBC(leukocyte,白细胞)、RBC(Red blood cell,红细胞)、血小板(Platelets,PLT)、MPV(Mean platelet volume,平均血小板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管与C管的P-LCR(platelet -larger cell ratio,大型血小板比例)值与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高于A管(P<0.05),C管高于B管(P<0.05)。B管与C管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水平高于A管(P<0.05),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低于A管(P<0.05),C管与B管对比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A管、B管与C管的扩散后血小板合格率分别为97.0 %、86.4 %、77.3 %,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贮存时间可影响血小板扩散功能,导致炎症细胞因子释放量增加,可降低血小板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提高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水平,从而降低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6.
五通组广泛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苏、浙、皖一带。近几十年的古植物学研究工作,使得五通植物群成为全球晚泥盆世属种最为丰富的植物群之一。安徽巢湖狮子口剖面的五通组出露良好,植物化石丰富。然而,正式描述及图示的植物仅包括石松类Bothrodendron anhuiense Cai et Wu、Sublepidodendron grabaui(Sze)Wang et Xu、Sublepidodendron songziense Chen和楔叶类Sphenophyllum lungtanense Gothan et Sze。本文对狮子口剖面五通组中的晚泥盆世植物化石进行了再研究,计有石松类植物Stigmaria ficoides Brongniart、Stigmaria rugulosa Gothan、Sublepidodendron songziense、Sublepidodendron grabaui和Lepidostrobophyllum sp.,以及楔叶类植物Eviostachya hoegii Stockmans和H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 Gu et Zhi。一些石炭纪的全球常见植物如Bothrodendron Lindley et Hutton、Sphenophyllum Brongniart及Sublepidodendron(Nathorst)Hirmer等已出现在狮子口剖面上泥盆统五通组中,表明华南很可能是这些类群辐射与演化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7.
遗迹化石研究对揭示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期间, 底栖生物在陆棚区定居的具体过程有重要意义。Trichophycus在寒武系–奥陶系有广泛报道, 但是针对其时空分布、演化轨迹、造迹生物属性和生态等的系统总结和讨论较少。本文首次在贵州仁怀地区下–中奥陶统湄潭组内陆棚沉积中报道了遗迹属Trichophycus。该遗迹化石由宽的U型、平直或弯曲的潜穴管以前进式方式构成潜穴系统。底部和侧部以纵向排列的、平行或近似平行的抓痕为特征, 发育后退式蹼状构造, 不发育衬里。上述特征支持将其划归到T. venosus Miller, 1879。湄潭组中Trichophycus可能为一类未知的节肢动物居群所建造的觅食/居住遗迹。地质历史中Trichophycus的造迹生物来自多个类群, 是行为趋同的产物。作为Glossifungites遗迹相的常见分子, 它的出现可能指示沉积物的初始硬结或存在较短的沉积间断。Trichophycus相对狭窄的沉积相分布区间表明它可以作为浅海固底的指相遗迹化石。作为先锋遗迹属, Trichophycus的地史分布表明, 全球各板块底栖造迹生物在陆棚区的定居是不等时的。湄潭组中Trichophycus的出现, 是华南扬子区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期间, 底栖造迹生物探索陆棚区生态空间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