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选择黏度适宜的高分子溶液,制备相转化水凝胶微针。方法:通过考察两种型号的聚乙烯醇本身的黏度性质、溶液温度、几种不同性质的高分子材料,包括透明质酸、预胶化淀粉等可能影响聚乙烯醇溶液黏度的因素,使用粘度计测定其黏度值并作图比较,观察溶液黏度变化的规律。将所制溶液分别制备微针以观察针形的好坏,选择合适制备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溶液黏度范围。结果:实验表明黏度范围在2.5万至13万m Pa·s之间的聚合物溶液较为粘稠且流动性适宜。结论:在该黏度范围内的聚合物溶液可用以制备相转化水凝胶微针,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微球剂型在肿瘤动物模型治疗作用。方法: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微球剂型对该肿瘤模型治疗效果考察及毒性评价,同时与市售的注射水溶液剂型进行比较。结果:微球剂型和市售水溶液注射剂型同剂量对肿瘤模型治疗效果,微球剂型的效果明显好于市售的;同时微球剂型的毒性也小于市售的。结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微球能提高GM—CSF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发一种有效地长效缓释干扰素α微球制剂。方法:利用S/O/W乳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裹干扰素α多糖颗粒的PLAG微球,对其外观形态进行了考察,并用ELISA方法考察了微球体外释放效果。结果:制备的干扰素α微球圆整光滑,粒径均匀;经24天体外释放,累计释放率达到80%以上。结论:通过包封包裹干扰素α的多糖颗粒进PLGA微球,有效地保护了干扰素α在微球中的活性,实现了长效缓释,是一种可行的缓释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发一种白细胞介素-2(m-2)长效缓释微球剂型。方法:采用S/O/W法制备了白介素-2因子多糖微粒的PLGA微球,考察了微球的表面形态、粒径分布等,并且运用ELISA方法考察了微球的体外释放效果。结果:本方法制备的白介素-2因子微球光滑圆整,粒径分布较均匀,体外缓释达32天,累积释放率近90%。结论:本方法制备的白介素-2因子微球,不仅具有有效地保护IL-2蛋白活性,同时实现长效缓释的目标,是一种可行的蛋白缓释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