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亚热带丘岗区经果林种植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对评价经果林种植区内水土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经果林类型对林下土壤团聚体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选取湖南北部丘岗区5年生黄桃、梨树、桔树、油茶和猕猴桃5种经果林下0~5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沙维诺夫法量化分析各经果林下土壤团聚体含量、分布特征和稳定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 土壤团聚体中大部分为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均在92.3%以上;经湿筛法处理后,油茶水稳性团聚体以>2 mm粒径为主,占总量的55.9%,0.25~2 mm粒径团聚体是黄桃、梨树、桔树和猕猴桃土壤的优势粒级,含量均在43.6%以上;5种经果林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布范围分别为1.10~3.19 mm和0.61~2.28 mm,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和分形维数(D)分布范围分别为2.9%~37.3%和2.30~2.68;随土层深度增加,黄桃、油茶、猕猴桃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差,MWD和GMD分别降低了1.7%~57.7%和4.5%~65.8%,PAD和D分别增加了0.4%~17.3%和1.6%~11.1%;经果林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综合各稳定性指标,5种经果林下团聚体稳定性顺序为油茶>猕猴桃>梨树>桔树>黄桃;经果林类型主要通过影响大粒径团聚体含量来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从改良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方面考虑,建议在亚热带丘岗区经果林种植过程中优先考虑油茶,其次为猕猴桃;黄桃种植可能造成土壤团聚度降低,在种植中需考虑土壤流失的防护措施。本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丘岗区经果林的开发利用及生态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红壤丘岗区经济果园套种模式对新改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坡度约12°、坡长18 m、宽度1.5 m的12个猕猴桃种植试验小区为对象,设计连续3年套种紫薯(PSP)、毛叶苕子(HV)、荒草(W)3种模式,以无植被覆盖裸地(CK)为对照,测定不同坡位0~15 cm表层土壤团聚体指标。结果表明:套种处理的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WR>0.25)数量和大小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趋势,其增幅顺序为PSP>HV>W>CK。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和分形维数(D)的顺序为CK>W>HV>PSP,表明套种紫薯坡地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最好,毛叶苕子次之。沿顺坡方向,所有处理WR>0.25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呈减小趋势,而PAD和D呈逐渐增大趋势,表明新改坡耕地土壤的结构性沿坡长方向呈现变差的趋势。D与MWD、GMD、>0.25 mm团聚体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套种能够增加丘岗坡地经济果园土壤团聚体数量和大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