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组织蛋白酶(Cath-D)的表达并探讨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V-6000二步法)检测3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17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增生组)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uPA及Cath-D的表达,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1.内膜癌组中uPA和Cath-D的表达均高于增生组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生组中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uPA和Cath-D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膜癌组中uPA与Cath-D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3,P0.05)。结论:uPA和Cath-D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Cath-D可诱导产生活化的uPA,促进癌细胞的浸润转移,因此,两者的联合检测可有助于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发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和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以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1)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在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分别为10.00%、16.67%、40.00%、70.00%、95.00%,宫颈癌组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INⅡ,CINⅡ高于CIN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29,P=0.037;x2=4.327,P=0.038;x2=4.022,P=0.045)。(2)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和病毒负荷量均增高。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在宫颈癌和CIN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INⅠ及CINⅡ(x2=29.501~7.414,P<0.01)。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在对照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分别与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r=0.943,P<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和端粒酶活性均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