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1.
从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ete chrysosporium)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到一个新的具有酚氧化活力的低分子组分, 命名为Pc因子. 该组分分子量在600 Da左右, 含Glu, Gly, Val三种氨基酸残基, 其紫外和红外光谱也显示Pc因子含有氨基酸, 氨基酸的Cα信号在13C-NMR方法中也可检测到. 该物质对热稳定, 在酸性条件下易失活, 弱碱性条件下保持稳定. 它具有螯合Fe3+的能力, 并能够将Fe3+还原为Fe2+, 但不能产生羟基自由基HO·. 在不需要Mn2+和H2O2激活的条件下能够氧化酚型木素模型物2,6-二甲氧基酚(2,6-dimethoxyphenol, 2,6-DMP), 2,2′-连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athiazoline-6-sulfinic acid), ABTS)和丁香醛连氮, 其氧化作用需要金属离子和O2的参与, 为木素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一类新的氧化机制, Pc因子在此氧化还原体系中执行电子传递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大豆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碘化钾体系杀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豆壳过氧化物酶(SBP)-H2O2-KI三元体系杀菌作用及其可能的杀菌机制。【方法】以细菌生长的浊度(OD600)为指标检测SBP-H2O2-KI体系的抑菌作用;以活细胞计数(CFU)为指标检测SBP-H2O2-KI体系的杀菌作用;以最低抑菌浓度(MIC)为指标检测亚致死剂量的SBP-H2O2-KI体系作用下连续传代细菌的敏感性变化;以物理和化学方法检测SBP-H2O2-KI体系中活性氧基团等功能基团的生成与否,以期解释SBP-H2O2-KI体系的杀菌机制。【结果】SBP-H2O2-KI体系对多种细菌有高效、快速杀菌作用,作用时间仅为几分钟。在亚致死剂量浓度下连续培养的细菌悬液对体系的耐受能力(MIC)没有显著性变化,从中也不能分离到抗性/耐性突变株。物理和化学方法检测结果表明SBP-H2O2-KI反应过程中无羟基自由基产生;化学方法检测结果表明SBP-H2O2-KI反应过程中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而有单线态氧和单质碘的产生。【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SBP-H2O2-KI体系的杀菌力可能主要来源于单线态氧和碘的活性中间态,而不是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此外,SBP-H2O2-KI体系所具备的高效、快速的杀菌作用,以及细菌对其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预示此体系在医疗以及植保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