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廖义军 《生态科学》2009,28(4):352-356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气相色谱(GC)法进行分析,通过对蔬菜、水果、粮食中1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了解有机磷农药在广州地区农产品中的残留及其分布情况.50份农产品样品中有机磷农药各组分总的检出率为96.0%,其中蔬菜、水果、粮食检出率分别为96.8%、100%、80.0%.50份农产品样品中有机磷农药各组分总的超标率为36.0%,其中蔬菜、水果、粮食超标率分别为41.9%、21.4%、40.0%,16种有机磷农药中以马拉硫磷的超标率最高,为32.0%.不同组分有机磷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以杀螟磷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308.7μg·kg-1,其次是辛硫磷和甲胺磷,分别为970.1μg·kg-1和737.6μg·kg-1;因此应提倡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农药使用的引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2.
朱大明  廖义军 《生态科学》2007,26(2):151-154
为了研究2006年9月广州郊区某鱼塘因化工企业污染源废水进入而导致大量死鱼事件中鱼类死亡原因,用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蚕豆(Vicia faba)根尖对污染源废水及鱼塘水分别进行了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污染源废水和鱼塘水的96hLC50分别为1.69%、23.95%,污染源废水和鱼塘水的微核率分别为27.8‰、13.7‰,污染源废水和鱼塘水的COD、BOD、石油类、氨氮、总磷等均出现超标情况,其中氨氮、苯胺、石油类污染物严重超标。监测结果表明,以氨氮污染为主的污染源废水是导致死鱼事件的主要原因,废水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形成具有显著性影响,可能存在潜在的致突变性危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