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土壤镉污染对四种阔叶树苗木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镉污染对白牛槭、刺玫果、金银忍冬和东北山梅花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物量的影响.设置0、50、100和200 mg·kg-1风干土4种镉浓度处理,测定苗木在不同镉浓度土壤中生长70 d后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浓度的提高,4种树种的Fv/Fm、ΦPSⅡ和qP均逐渐降低,qN则逐渐上升.4种苗木在一个生长季中的生物量累积随着镉浓度的增大逐渐降低.树种间荧光参数和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不同,白牛槭的变幅最大.刺玫果最小;以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物量评价4树种抗镉污染能力,刺玫果最强、白牛槭最弱.  相似文献   
2.
帽儿山地区不同类型河岸带土壤的反硝化效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帽儿山地区森林背景下的森林、皆伐、草地河岸带和农田背景下的森林、裸地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硝态氮消失法,研究了不同背景下各类型河岸带的反硝化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类型河岸带中,农田背景下的森林河岸带土壤反硝化强度最大,其硝态氮消失率的变化范围为46.79%~91.13%,农田背景下的裸地河岸带土壤反硝化强度最小,其硝态氮消失率的变化范围为15.64%~81.84%;森林背景下土壤反硝化强度的大小顺序为皆伐河岸带〉森林河岸带〉草地河岸带,其硝态氮消失率的变化范围依次为42.06%~90.39%、28.24%~85.73%、21.44%~83.11%.研究区河岸带表层土壤的反硝化强度大于底层.河岸带土壤反硝化强度均受可利用碳、硝态氮的限制,各类型河岸带以农田背景下森林河岸带土壤反硝化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根挖掘法对张广才岭西坡次生林林缘、林隙、林冠3种生境下5~6年生胡桃楸幼树根系构型及细根功能进行研究,分析根系拓扑指数、平均连接长度、根系分支前后横截面积比,以及细根化学成分,探索胡桃楸幼树根系构型对生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林缘下胡桃楸根系趋向于叉状分支(拓扑指数TI=0.68),林冠下则偏向于鲱鱼骨形分支(TI=0.79),林隙居于两者之间(TI=0.72)。林缘、林隙和林冠下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差异不显著,根系分支前后横截面积比分别为1.06、1.04、1.07,不受根系直径变化的影响,符合Leonardo da Vinci法则。从林缘、林隙到林冠下,不同生境下同一根序细根的比根长、比表面积逐渐增大,N含量先降低再升高,而C含量和C/N则先升高再降低。从林缘、林隙到林冠下,胡桃楸根系通过减少次级分支和根系间的重叠,使其由叉状分支趋向于鲱鱼骨形分支,并通过增大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改变C、N含量应对环境的变化,提高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