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目的 观察过敏性鼻炎患儿肠道菌群变化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其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60例,从中随机抽取10例为疾病组,并以10例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对象粪便标本,用高通量测序法对比过敏性鼻炎患儿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结构的差异。另一方面,将入选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IL-4、IL-12、IgE水平变化。结果 过敏性鼻炎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健康对照组。患儿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为主,健康对照组以厚壁菌门为主(P<0.05)。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属数量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毛螺菌属,瘤胃菌属,红蝽菌属和普雷沃菌属有所增多(均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降低,IL-12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儿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过敏性鼻炎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肠道菌群存在差异,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过敏性鼻炎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过敏性鼻炎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眼底检查的301例早产儿,依据《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和《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对早产儿进行筛查和随诊,同时收集早产儿及其母亲的相应病历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ROP的高危因素。结果:301例早产儿中,共检出ROP患儿43例,其中须接受治疗的患儿13例,所有患儿经过2-6个月的治疗和随诊后均好转。围产因素中,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吸氧、输血、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产儿ROP检出率更高(均P0.05);母体因素中,多胎分娩的早产儿ROP检出率高于单胎分娩的早产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吸氧、输血和有ARDS为早产儿ROP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ROP发病率较高,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吸氧、输血和有ARDS是其高危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应给予重视,及早发现ROP并规范治疗,以降低早产儿RO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