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目的:建立模拟人马尔尼菲青霉茵病自然感染过程的马尔尼菲青霉茵病动物模型,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茵病的自然发展过程.以期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机会.方法:采用耳部静脉注入法接种马尔尼菲青霉菌.每日观察新西兰大白兔的精神状态、活动、饮食及一般状况.在病程第9天对病变肺组织标本和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感染菌种,对病变肺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组接种成功率100%.结论: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接种方法的选择是成功建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动物模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耳部静脉接种法成功建立了模拟自然感染过程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自由基SOD和MDA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黄嘌呤氧化法和比色法动态测定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起病后或入组后第1天、3天、7天、14天外周血清VEGF和SOD、MDA水平,分析其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各时间点血清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至病程第7天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14天仍维持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发病第1天及第3天,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7天及14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发病第3、14天随着梗死面积增大及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SOD和MDA水平只在发病第3天才与梗死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变化(P<0.01).结论:VEGF、MDA和SOD共同参与脑梗死急性期血管病理损伤过程,VEGF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多梳家族环指蛋白3(polycomb group ring finger 3, PCGF3)作为PCGF1-6的同源物,也是PCGF3-PRC1复合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该复合物具有特定的基因组定位和催化活性,可介导表观遗传组蛋白修饰,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维持包括Hox基因在内的许多基因的转录抑制状态。已有研究发现PCGF3与多种疾病的药物疗效、诊断和进展等有关。本文介绍PCGF3及其复合物的结构,阐述PCGF3对染色体结构、 X染色体沉默及基因转录的影响和可能机制,并对PCGF3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前瞻性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例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略去负荷剂量,每日剂量10mg维持),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5-2.0g/日。观察期6个月,观察指标为主要疗效指标:肿胀、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晨僵时间、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50)、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6个月后,主要疗效指标压痛、肿胀关节数改善及医师总体评价,来氟米特均优于柳氮磺胺吡啶(p〈0.05)。在次要疗效指标方面,来氟米特组HAQ评分及C反应蛋白改善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两组在关节晨僵改善无明显差异。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来氟米特组占56.3%,柳氮磺胺吡啶组占57.1%(p〉0.05);达到ACR50标准分别为37.5%、35.7%(p〉0.05)。研究中,来氟米特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结论: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与柳氮磺胺吡啶疗效相当,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前瞻性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例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略去负荷剂量,每日剂量10mg维持),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5-2.0g/日。观察期6个月,观察指标为主要疗效指标:肿胀、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晨僵时间、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50)、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6个月后,主要疗效指标压痛、肿胀关节数改善及医师总体评价,来氟米特均优于柳氮磺胺吡啶(p<0.05)。在次要疗效指标方面,来氟米特组HAQ评分及C反应蛋白改善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两组在关节晨僵改善无明显差异。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来氟米特组占56.3%,柳氮磺胺吡啶组占57.1%(p>0.05);达到ACR50标准分别为37.5%、35.7%(p>0.05)。研究中,来氟米特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结论: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与柳氮磺胺吡啶疗效相当,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