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乱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菌株感染人体所引起,可导致重度脱水性腹泻,死亡率高.霍乱弧菌存在于水生环境中,人类因食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受到感染,暴发流行.VPIФ/CTXФ/TCP体系是决定该菌侵染力和毒力的关键,它集中体现了有关噬菌体——噬菌体——宿主细菌多元作用,阐释其分子机制是目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1,2].作为典型示例,这个体系突出了噬菌体介导的病原细菌毒力溶源转变、毒力基因水平转移和进化等同题[3],开创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的新领域[4-6].  相似文献   
2.
尝试改革《普通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艾云灿  孟繁梅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2):145-146
综合性大学本科专业将只设"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学"两个较宽广专业,而现行专业大多数将成为专业化方向,课程设置也将适应新的学时总数限制要求而"普通化"。研究生培养教育体系中"微生物学"将继续作为一级学科和专业独立存在,要求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衔接严谨规范才能保...  相似文献   
3.
在特定融合组合的子代群体中,以不同姊妹菌株作为观察样本(n=N),以蛋白质电泳全部谱带泳动率作为指标(p=P)。则所对应的谱带光密度扫描峰面积作为其观测值(x)(当某菌株缺乏某条带时,其峰面积记为零),利用R-Q对应因子分析程序,解析这个数据矩阵(Xnxp)。能够在同一标度的因子平面上考察这一特定融合重组事件发生后.姊妹菌株间和各菌株内蛋白质谱带位置与含量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多重内在联系,从而推断子代群体与亲本的遗传继承关系。并由此来识别和分群姊妹菌株。这种探索具有拓展数值分类能力和指导融合育种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孟繁梅  艾汉南  艾云灿 《遗传》2018,40(4):339-340
正人类基因组是测序和组装的质量标杆,但是迄今未能完成(以Ns占位)组装泛中心粒(中心粒及其邻近异染色质区域,centromericpericentromeric heterochromatin regions)。泛中心粒由大尺度重复序列构成。长期难以组装大尺度重复序列,是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关键技术挑战之一。最新版人类参考基因组GRCh38中心粒序列并不是真实的线性序列,而是采用图论模拟方法模拟的,参见国际人类参考基因组(GRCh)小组于2017  相似文献   
7.
曲霉与木霉属间融合重组单倍体ATH-1376的动力学杂种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重组单倍体ATH-1376与其双亲本Aspergillus niger AMS11,Tri-choderona reesei QM9414在菌丝生长、纤维素酶系合成和发酵原液协同降解滤纸纤维素积累还原糖等方面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重组体的菌丝比生长速率与纤维素酶系合成速率均具有显著的超双亲优势.且重组体中这两种速率负相关的程度要比双亲本中的情形弱得多。双亲本在几个不同组合方式下的发酵原滤液降解滤纸纤维素积累还原糖的生成量差异较大.混合制曲的效果居于双亲本独立发酵的效果之间,远未达到双亲的理论加和值.反映出物种间菌体生长的拮抗作用。而二次制曲的效果则最佳.其中又以双亲本发酵滤液按相同比较混合(1:1)后的处理还原糖生成量最大。重组体则具备了极显著的杂种优势.在所试验的不同酶解时间内,它所积累还原糖量可达到双亲本在相应最佳处理情形下最大产量的1.19~2.26倍。显示出所构建的这两属远缘杂种优势工程菌株具有克服常规混合制曲或二次制曲生产局限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尝试利用R—Q对应因子分析识别分群融合子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特定融合组合的子代群体中,以不同姊妹菌株作为观察样本(n=N),以蛋白质电泳全部谱带泳动率作为指标(p=P),则所对应的谱带光密度扫描峰面积作为其观测值(X)(当某菌株缺乏某条带时,其峰面积记为零),利用R-Q对应因子分析程序,解析这个数据矩阵(X_(nxp))。能够在同一标度的因子平面上考察这一特定融合重组事件发生后,姊妹菌株间和各菌株肉蛋白质谱带位置与含量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多重内在联系,从而推断子代群体与亲本的遗传继承关系。并由此来识别和分群姊妹菌株。这种探索具有拓展数值分类能力和指导融合育种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敲除Toll 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的Ha Ca T细胞株,为后续利用该细胞株进行过敏原性研究提供材料。[方法]利用CRISPR/Cas9系统,根据靶向原理设计并合成4条特异性识别TLR4基因的向导RNA(single-molecule guide RNAs,sgRNAs),构建p X459-sgRNAh TLR4重组质粒,并转入Ha Ca T中,用嘌呤霉素筛选出单克隆阳性细胞。测序确认突变位点,然后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对TLR4进行功能验证来进一步确认敲除效果。[结果]测序结果表明#26单克隆细胞株在靶点附近缺失1 bp,造成TLR4编码基因的移码突变,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功能性验证结果表明,在LPS的刺激下,IL-8和CCL20的mRNA水平分别下降约85%和90%,且IL-8的蛋白分泌水平也显著性下调(87%)。[结论]成功构建了敲除TLR4的稳定细胞株,并且验证TLR4的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促进真菌染色体重组的MCB^L共诱导平板的构建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樟脑(Camphor)和苯菌灵(Benomyl)可能分别诱导细胞核膜融合和染色体不分离性重组的机理认识,设计了MCBL共诱导平板,以察氏(Czapek)培养基含有1%Camphor及05μg/mlBenomyl为基础制作平板。以属间融合组合Aspergilusniger×Trichodermaresei为例,研究所设计的几种诱导平板处理方法对融合子代群体的基因型和表型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分步诱导处理,杂合二倍体阶段缺乏或极短暂难以获得重组单倍体;而经过MCBL共诱导平板处理能够获得类型齐全的分离子,显著提高表观二倍化率和染色体不分离性重组单倍体的比率。显示MCBL共诱导平板能够有效地扩增捕捉到极短暂杂合二倍体的机率,促进不稳定异核体向重组单倍体的转化,扩增染色体不分离性重组频率。再生菌丝菌龄对共诱导效果影响显著。由此对共诱导机制和应用前景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