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本文报道了鄂西荆门-当阳盆地晚三叠世九里岗组几种丁菲羊齿(Thinnfeldia)植物,即雅致丁菲羊齿[(新种)Thinnfeldia elegans(sp.nov.)]、南漳丁菲羊齿[(新种)Thinnfeldiananzhangensis(sp.nov.)]、远安丁菲羊齿[(新种)Thinnfeldia yuaanancnsis(sp.nov.)],并对九里岗组植物群的性质进行了扼要的讨论,初步认为该植物群具有我国南、北晚三叠世两个植物群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2.
3.
长江流域脊囊属化石的研究及现代水韭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长江流域中三叠统3种脊囊属(Annalepis)植物(包括1新种),探讨了脊囊属的演化,指出短囊脊囊(AbrevicystisMeng)很可能是现代水韭的祖先。依据脊囊属和肋木属(Pleuromeia)的孢子叶上都有叶舌等特征,认为水韭科与肋木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推测脊囊属和肋木属同起源于古生代的封印木,后者在中生代以简化式进化沿两条路线发展:一条是沿木本单极性根托的路线,导致肋木属出现再到古水韭属发生,另一条是沿草本双极性球茎的路线,由脊囊属产生到现代水韭的形成。此外,脊囊属在长江流域仅分布在滨海潮坪沉积之中潮坪中。该属在本分布区由东向西缩小,其原因可能与当时海平面升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采自鄂西晚三叠世地层中的五种种子蕨植物,它们分别隶属于副镰羽叶(Paradrepanozamites)、丁菲羊齿(Thinnfeldia)和篦羽羊齿(Ctenozamites)三个属。由于这些植物的小羽片或羽片基部上边均明显收缩,基部下边均显著下延等,认为它们在系统发生上可能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并提出它们的形态结构可能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输导组织不断发达——叶脉从亚放射状,无中脉→有中脉但不发达→中脉发达→变成末级羽轴;二是小羽片或羽片由全缘→局部分裂→大部分裂→羽状全裂。同时,根据奇特篦羽羊齿(新种)[Ctenoza-mites difformis(sp.nov.)]同一植株上的叶呈现四种不同的形态和脉序,初步推测上述三属的演变趋势是:由 Paradrepanozamites→Thinnfeldia→Ctenozamites。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笔者在研究鄂西中生代含煤地层过程中,于远安、南漳一带的九里岗组中采获数块颇有意义的植物化石,与此同时,湖北区调队陈公信等同志在荆门一带的相当层位中也发现一块同类标本,经研究它们应代表两个新种:Scoresbya integrifolia sp.nov.和Xinganphyllum?grandifolium sp. nov. o  相似文献   
6.
孟繁松 《古生物学报》1992,31(6):703-707
报道了采自鄂西晚三叠世九里岗组的植物Radiatifolium magnusum gen. et sp. nov.,并订正了种名 Nilssonia hubeiensis nom. nov..因新属裂片的形态和脉序等与古生代的 Rhipidopsis 有些接近,认为其分类位置属银杏类的可能性较大;依据叶的分裂方式比较简单,裂片大小相差不大等,推测它可能代表银杏类中比较原始的类型.此外,对九里岗组植物群与我国南、北两个晚三叠世植物群的关系也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8.
鄂西荆当盆地的九里岗组,化石植物比较丰富。本文着重报道其中两种,即疏脉蕉羊齿(新种)(Compsopteris laxivenosa sp.nov.)和西河蕉羊齿(新组合)[C.xiheensis(Feng),comb.nov.]此外,还订正了副镰羽叶属(Paradrepanozamites),描述了大道场副镰羽叶(新订正)(Paradrepanozamites dadaochangensis Chen,emend.nov.)和小副镰羽叶(新种)(P.minorsp.nov.)等中生代新资料。在本植物组合中,中生代和古生代植物化石属同层位出现,这一现象说明九里岗组的地质时代,可能属晚三叠世的卡尼期—诺利期的早期。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四川盆地云阳一带自流井组东岳庙段14属18种植物化石进行了研究,其中描述1个新种Stachypteris? anomala Meng(sp.nov.)和1个首见于区内的种Klukia exilis(Phillips)。东岳庙段植物组合的重要分子是从下伏珍珠冲段延续而来的,这表明此组合基本承袭了珍珠冲段的组合面貌。依据Dictyophyllum nilssoni,D.nathorsti,Otozamites hsiangchiensis等尚未见于中侏罗世和自流井组明显分为两大沉积旋回,指出东岳庙段的时代属早侏罗世托尔期(Toarcian)和四川盆地下-中侏罗统的界线以划在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与马鞍山段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