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并发神经痛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00例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年龄、性别、患病后初诊日、急性期发作频度、急性期疼痛程度、疱疹部位、疼痛的性质等进行统计,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及疼痛评分间PHN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患病后初诊日及急性期发作频度、不同疱疹部位的PHN患病率、不同疼痛性质的PHN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不同疼痛程度与PHN患病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P值分别为0.003、0.002、0.005,均P<0.01.结论:年龄、性别、不同疼痛程度可影响PHN的发生.针对急性期PHN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验证miRNA-199a-5p(miR-199a-5p)与ECE1基因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通过microRNA靶基因预测软件Targetscan获取miR-199a-5p与ECE1基因3'UTR潜在的互补结合位点,PCR技术扩增ECE1基因3'端非翻译区,将此序列与miR-199a-5p mimics或空质粒(NC)共转染到pmirGLO-ECE1-野生型(WT)的293细胞里;将此序列突变序列与miR-199a-5p mimics或NC共转染到pmirGLO-ECE1-突变型(MUT)的293细胞里,共四组,检测四组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pmirGLO-ECE1-WT和pmirGLO-ECE1-MUT。与野生型NC(4.30±0.53)组及突变型miR-199a-5p mimics组(4.465±0.3968)比较,野生型miR-199a-5p mimics组(1.686±0.4098)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差异;突变型miR-199a-5p mimics组(4.465±0.3968)与突变型miR-199a-5p NC(4.18±0.498)组及野生型NC(4.30±0.53)组两两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miR-199a-5p与野生型ECE1存在结合位点,miR-199a-5p对野生型ECE1重组质粒荧光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实miR-199a-5p能够靶向调控ECE1基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