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及营养成分表使用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有完整人口学特征及包装食品消费调查资料的≥18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特征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及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对营养成分表的使用状况。结果:2015年我国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为29.5%,18~45组达40.2%,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00 1);女性(31.7%)显著高于男性(26.9%,P<0.000 1)。约50.2%的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关注营养成分表,并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P均<0.05)。关注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的消费者对表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知晓率均约达98%,且对能量的知晓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08 1)。知晓营养成分表中不同成分的消费者对脂肪的关注度最高(92.4%),钠的关注率最低(86.6%),未发现年龄和性别差异,而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不关注营养成分表的前三位最重要原因分别是:不理解营养成分表的含义(29.7%)、没注意到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26.8%)及平时很少购买包装食品(17.6%)。结论: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处于较低水平,仅约1/2的消费者关注营养成分表,钠的关注率最低。我国需加强对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的科普与宣传,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居民在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各类食物及营养素的摄入状况。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将参加本次调查并有完整调查数据的18~64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所有调查对象的食物消费信息,采用称重法收集调查对象的调味品消费量。分析研究对象膳食水产品消费量现状并比较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居民各类食物消费及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2015年我国18~64岁成年居民水产品类食物消费量为28.6g/d、水产品类食物人群消费率为43.1%。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研究对象各类食物消费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产品类食物的消费水平将对我国成年居民各类食物及营养素的摄入带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选取参加本次调查并有完整的调查数据的60岁以上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膳食脂肪摄入量、供能比和食物来源,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我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2015年膳食脂肪摄入量为69.2g/d、膳食脂肪供能比为34.2%、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的人群比例为61.7%;调查人群中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动物油、植物油和植物性食物的脂肪占膳食脂肪总量为32.8%、3.8%、43.3%和20.1%。结论:中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量较高,脂肪供能比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的要求,应控制含脂肪高的食物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9省区成年居民鱼虾类食物消费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选择参加8轮调查并有完整膳食调查数据的18~59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鱼虾类食物消费率、鱼虾类食物消费人群的摄入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1991—2001年间,调查人群鱼虾类食物消费率上升了38.9%、鱼虾类食物消费人群的摄入量中位数增加了13.3 g;鱼虾类食物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下限的人群比例上升47.0%。结论:中国9省区成年居民鱼虾类食物摄入发生显著变化,但仍远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的要求,应进一步增加鱼虾类食物摄入量。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的连续3d 24h回顾法的食物数据、“称重法”记录的家庭油脂消费量数据和家庭人均年收入数据,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城乡居民谷类和薯类食物消费量随收入增加呈下降趋势,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均随收入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991—2015年中国15省(区、直辖市)中老年居民奶类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9轮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将有完整膳食数据信息的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人群奶类(包括液态奶、奶粉和酸奶,不含乳饮料和乳制品)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1991—2015年间,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饮奶率和平均每日奶类摄入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饮奶率从1991年的3.4%上升到2015年的14.7%;每日奶类摄入量由1991年的6.1g/d增加到2015年的20.2g/d。调查对象中饮奶者每日奶类摄入量呈现下降趋势,从1991年的180.3g/d下降到2015年的137.0g/d。结论:1991—2015年我国中老年居民奶类消费状况有较大改善,但仍存在普遍摄入量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公众对餐馆餐单营养标识的态度及认知状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2 589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对餐单营养标识重要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的态度以及对餐单营养标识内容、形式、存在的困难和推广范围的认知情况。数据清理及分析使用SAS 9.4统计软件包。结果:认为餐单营养标识重要、餐单营养标识会对点餐有影响和赞同推广餐单营养标识的人群比例分别为62.4%、80.7%和74.8%。通过微信参与调查者、女性、高教育程度者对餐单营养标识给予正面支持的人群比例更高(P<0.05)。受访者关注比例较高的营养信息包括原材料、能量和脂肪,分别为72.4%、50.4%和47.5%。支持率较高的餐单营养标识形式为营养素含量值和食物组成+营养素含量值,分别为57.3%和56.6%。推广餐单营养标识可能存在的困难主要有增加点餐时间、餐馆可能不配合和关注的人不多。67.2%的受访者希望未来先在中餐馆中推广使用餐单营养标识,支持率高于西式快餐店和中式快餐店。结论:公众对在我国推广餐单营养标识的支持度较高,比较关注在外就餐食物的原材料、能量和脂肪含量。未来应继续开展餐单营养标识相关研究,改善在外就餐的膳食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省(区、直辖市)成年居民膳食纤维摄入状况。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选取2015年调查中数据完整的18?64岁居民共计11960人。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调查法。结果:我国成年居民不溶性膳食纤维摄入量平均为12.2 g/d,总膳食纤维摄入量平均为18.5 g/d。不溶性膳食纤维主要食物来源是蔬菜和谷类,分别占36.3%和29.0%。结论:指导我国成年居民合理膳食,提高膳食纤维摄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餐单营养标识对就餐者能量、脂肪和钠购买消费的影响。方法:在杭州市选取某连锁中餐厅的2家餐馆,其中1家为干预店、1家为对照店。收集餐馆食物信息,计算每道菜肴的能量、脂肪和钠含量。干预店使用餐单营养标识开展为期3个月的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在干预餐馆和对照餐馆收集2d(1d工作日、1d周末)销售小票,每餐馆每天随机抽取小票2人桌20单、4人桌20单、≥6人桌10单,合计400单。分析干预餐馆和对照餐馆平均每人每餐能量、脂肪和钠的购买消费变化差异。分析就餐时间和就餐人数对干预餐馆就餐者能量、脂肪和钠购买消费变化的影响。结果:共收集餐馆菜肴175份,每份菜肴平均提供能量709kcal、脂肪40.1g和钠1 876.2mg。餐单营养标识对就餐者能量和脂肪的影响在干预和对照餐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餐馆钠的购买消费减少了450.7mg/(人·餐),与对照餐馆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能量和脂肪的购买消费变化在不同就餐人数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人桌就餐者分别减少297.0kcal/(人·餐)和17.4 g/(人·餐),≥6人桌就餐者分别减少243.0 kcal/(人·餐)和6.0g/(人·餐),2人桌就餐者能量和脂肪购买消费有所增加。钠的购买消费变化在不同就餐时间和就餐人数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餐单营养标识可以减少钠的购买消费,就餐人数对于能量和脂肪的购买消费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