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表土花粉组合及其与现代植被分布的对应关系,是利用地层花粉开展古植被与古气候重建的基础。本文通过对阔克沙勒岭地区60个表土花粉样品,运用聚类分析和降趋势对应分析方法研究探讨天山南坡表土花粉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花粉呈超代表性,蒿属/藜科值的大小可指示湿度变化,还可用于区分荒漠和荒漠草原植物群落;麻黄属(Ephedra)、莎草科(Cyperaceae)花粉代表性较好,在表土花粉组合中优势明显;禾本科(Poaceae)代表性偏低,推测与其自身花粉产量、群落物种多样性等因素有关;(2)阔克沙勒岭地区各植被带花粉组合特征显著,灌木/半灌木荒漠带麻黄属、藜科花粉含量高,蒿属、白刺属(Nitraria)、柽柳属(Tamarix)在各自分布区得到应有体现;禾本科花粉由于低代表性而在荒漠草原带、高寒草原带的优势不明显,在高寒草原带含量略高;莎草科花粉在嵩草草甸带组合中含量居首位,体现出了其在该植被带中的优势;(3)聚类分析和降趋势对应分析在阔克沙勒岭表土花粉研究中能划分识别植被带,降趋势对应分析揭示湿度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阿尔泰山是个完整的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地理要素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对花粉搬运、沉积、保存有较大影响。根据对中国阿尔泰山西部53个表土样品花粉谱特征分析,基于植物群落样方物种调查结果,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区域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分布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1)阿尔泰山西部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分布基本一致,各植被带均存在特有的花粉组合,荒漠草原带蒿属—藜科—禾本科—麻黄属组合优势明显,草原灌丛带以禾本科—蒿属—蔷薇科—藜科组合为主,山地森林带表现为云杉属(或云杉属+冷杉属)—桦木属—蔷薇科—禾本科—莎草科组合,亚高山灌丛带以桦木属—禾本科—柳属—莎草科组合为主,高山草甸带表现为唇形科—禾本科—桦木属—蔷薇科—莎草科组合。聚类分析可将各植被带准确鉴别开,主成分分析表明湿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2)云杉属、冷杉属、蔷薇科、桦木属、柳属、豆科、麻黄属、禾本科、蒿属、藜科、菊科、唇形科、莎草科、唐松草属含量高、变化幅度大,为该区域主要的表土花粉类型。其中,云杉属、桦木属代表性较好,禾本科、冷杉属、莎草科代表性较低,藜科、蒿属具超代表性。花粉含量高低除自身因素外,某些科(属)还可...  相似文献   
3.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AglaOBP1(Gen Bank登录号:KX660670),AglaOBP1的开放阅读框长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其中N端有2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成熟蛋白序列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AglaOPB1属于Minus-C OBP亚家族基因。AglaOBP1主要在成虫触角中表达,且雌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虫触角。重组蛋白AglaOBP1与34种气味配体的竞争结合实验表明,AglaOBP1具有广泛的结合谱,能与五角枫挥发物中的醇类、醛类、萜烯类和酮类物质结合,其中与顺-3-己烯-1-醇、顺-2-己烯-1-醇、1-己醇、反-2-己烯醛、反-2-癸烯醛、β-石竹烯、(+)-桧烯、α-蒎烯、1-(2,3-二甲基苯基)-乙酮的结合能力较强,结合常数分别为5.88、8.33、12.29、12.55、11.90、7.47、9.07、10.29和13.12μM。此外,配体的官能团、碳链长度、空间构型也影响AglaOBP1对气味分子的结合。AglaOBP1基因在成虫触角中高丰度表达,其重组蛋白能够与五角枫挥发物的多种组分结合,表明AglaOBP1在成虫寄主定位选择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天山南坡不同植被带52个表土花粉样品的鉴定,研究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分布的关系,分析蒿属/藜科比值(A/C)在该区域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山顶至山底可以划分为5个植被带,分别为高山荒漠带、高山草甸带、草甸草原带、山地荒漠带、典型荒漠带,代表性科属为蒿属、藜科、禾本科和麻黄属,该区域不同植被类型表土样品花粉组合差异明显.西天山南坡表土花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北坡的影响,海拔越高影响越大.A/C值随海拔升高而先升高再降低,在高山草甸区域达到最高,可以作为反映山地垂直方向气候干湿变化的有效指标.由于A/C值波动较大,利用该比值进行气候环境重建时,需注意受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所产生的高值可能带来误判.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新疆巩乃斯河的生态状况, 团队先后在2018年10月(枯水期)和2019年6月(丰水期)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 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生活类型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河段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种, 隶属3门4纲8目27科, 主要以节肢动物门为主, 其中直突摇蚊亚科(Orthocladiinae spp.)、长跗摇蚊族(Tanytansini sp.)、四节蜉属(Baeits sp.)、亚美蜉属(Ameletus sp.)和Cheilotrichia sp.是优势类群。经过分析发现枯、丰水期巩乃斯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 T检验结果显示: 枯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物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丰水期(P<0.05), 两个时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巩乃斯河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完整, 枯、丰水期均以收集者为主; 在生活类型方面, 枯水期时固着型动物最相对丰度最大为43.20%, 丰水期时蔓生型动物相对丰度最大为57.53%。经过对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之间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发现, 水温是影响巩乃斯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成果可为巩乃斯河后续相关研究以及伊犁河水系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及参考。  相似文献   
6.
天山是横亘中国西北的著名山系之一,将新疆分为南、北两个独立的地理区域,其自身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因其山体海拔高,径向跨度大,纬向延伸长,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各方面的区域差异,这对花粉搬运、传播、保存与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根据对西天山北坡采集的50个表土样品花粉分析,结合野外考察资料,揭示了该区域垂直方向上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天山表土花粉组合进行了区域对比.研究表明:(1)西天山北坡表土花粉谱可分为5个孢粉组合带,从山麓到山顶分别为山地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亚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2)当云杉属花粉含量介于25%-30%时可认为该样品位于云杉林内,森林植被带花粉组合表现为以云杉属(Picea)-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伞形科(Apiaceae)为优势,亚高山草甸带和草原带以蒿属-藜科-禾本科(Poaceae)-云杉属-麻黄属(Ephedra)组合为主,山地荒漠带和垫状植被带以藜科-蒿属高含量为特征.云杉属花粉代表性较好,含量与现代植被分布相一致,但受气流影响显著.麻黄属含量和分布同样受气流影响,其含量不能指示该植被在样点周围存在与否.蒿属、藜科呈超代表性,只能指示区域生态意义,而禾本科则由于花粉产量低表现出低代表性.(3)西天山北坡植被带最为复杂,向东则逐渐简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