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高效降解造纸污水中木质素类化合物,采用苯胺兰和鞣酸平板法从腐木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高降解木质素活性的丝状真菌,经鉴定为绿色木霉,命名为Bax.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尿紊,最适酸碱度为pH 5.0,最适温度为30℃.通过对木质素氧化酶系分析,主要起作用的是漆酶和木质素酶,为造纸污水的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在外科临床工作中较常见,治疗相当困难;本文主要概述了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定位、结构特点以及一氧化氮合酶与脓毒症的关系,进一步说明由一氧化氮合酶介导的一氧化氮生成与脓毒症关系密切,而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脓毒症各阶段恰当的应用可能是有效治疗脓毒症、降低病死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非拔牙矫治中GMD矫治器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选择36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病例,主要表现为以乳磨牙早失形成的磨牙近移或上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的非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GMD推磨牙装置远移磨牙开辟后牙间隙。结果:36例患者中除1例因上切牙唇倾致患者对面形不满意而改行拔牙矫治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第一磨牙平均远移5.6mm,远移到位平均4-5个月。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GMD装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磨牙向后的矫治器,但要掌握好适应症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利用质粒pGEM-3Zf(-)DNA上带有的lacZ基因,通过X-gal显色平板筛选经^60Coγ辐射诱导形成的突变体。对4个突变体的lacZ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所有突变体无一例外地检测到碱基变化。在被测序的489bp范围内,一个突变体发生的碱基变异达2-7个位点。碱基变异的类型包括颠换(57%)、转换(19%)、缺失(19%)及插入(5%)。在碱基置换中,以C/G→A/T颠换最多(占5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胃的损伤性变化.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伤后1h、2h、4h、8h、12h和24h实验组.测定各组动物血浆内毒素,光镜下观察各组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内毒素于伤后8小时出现高峰,伤后12小时仍维持在高峰值水平(p<0.05);伤后各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胃粘膜下充血、水肿,12h、24h组出现炎细胞浸润、浆膜下出血.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胃损伤性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加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火器伤后继发性胃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史衍辉  夏璐  闫兵  张军  张永久 《生物磁学》2011,(7):1366-1368
脓毒症在外科临床工作中较常见,治疗相当困难;本文主要概述了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定位、结构特点以及一氧化氮合酶与脓毒症的关系,进一步说明由一氧化氮合酶介导的一氧化氮生成与脓毒症关系密切,而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脓毒症各阶段恰当的应用可能是有效治疗脓毒症、降低病死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夏璐  史衍辉  赵堂民  兰赟 《生物磁学》2011,(11):2156-2158
目的:探讨安氏11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中GMD矫治器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选择36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病例,主要表现为以乳磨牙早失形成的磨牙近移或上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的非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GMD推磨牙装置远移磨牙开辟后牙间隙。结果:36倒患者中除1例因上切牙唇倾致患者对面形不满意而改行拔牙矫治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第一磨牙平均远移5.6mm,远移到位平均4—5个月。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GMD装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磨牙向后的矫治器,但要掌握好适应症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DNA链断裂检测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NA链损伤特别是DNA双链段裂(dsb)的检测方法是研究DNA辐射损伤的一个关键因素.已发展的检测DNA dsb的方法很多,但各种检测法均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和适用范围,近年来应用较多并日益受到重视的新方法有原位杂交法,彗星试验(单细胞电泳法)以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正畸患者口腔内环境往往会受到多种不良影响,造成大量微生物种群定植于牙龈周围,并形成牙菌斑改变牙周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正畸效果及疗程产生较大不利因素,如何采用合理干预措施降低口腔正畸患者牙菌斑和牙龈炎的发生率,成为正畸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脉冲式冲牙器对正畸患者牙菌斑及牙龈炎症的影响。方法:以82例青少年正畸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正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于正畸后30天后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日常刷牙方法系统培训,研究组正畸患者采用脉冲式冲牙器;于干预前后评价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Quigley-Hein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结果:在干预前,志愿者与正畸30天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口腔卫生问题,正畸患者GI及PI等指数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定周期的干预,两组正畸患者的G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研究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式冲牙器能够产生超细高压脉冲水柱,可以在正畸治疗期间有效提高菌斑清除率,减缓牙龈炎的进程,不同程度改善正畸患者口腔卫生,有助于提高正畸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