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0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电图机(ECG)是描记心脏电流图形而借以诊断心脏疾忠的仪器,采用心电检查技术在心脏诊治中已应用近百年且得到了充分肯定。我国医疗卫生单位有13%已配备多台及多功能的心电图机。在“七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上每年大约有3000~4000台心电图机的需求量。卫生部在“八五”期间的卫生  相似文献   
2.
贵阳地区中华大蟾蜍越冬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瞻蜍Bufo bufo系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一种两栖类,在贵州为常见种类之一,是居民点和菜地中的优势种。关于大蟾蜍繁殖和食性方面的报道较多,但有关其越冬习性研究较少。1982年9月至1983年3月;1984年9月至1985年3月作者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绵萆薢的主要原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材绵萆解的主要原植物,经与采自日本的七裂叶萆解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 相对照,认为系一新种Dioscorea spongiosa J.Q.Xi,M. Mizuno et W.L.Zhao。该二种主要 区别如下:1.绵萆解地下茎直径3—6cm,色枯黄至黑棕; 叶微波缘或全缘,罕掌裂; 蒴果扁球 形,种翅矩圆形,紫红色。七裂叶萆解地下茎直径1—2cm,色枯黄; 叶全为掌裂; 蒴果倒卵 状; 种翅倒卵形,灰棕色。2.绵萆解花粉粒外壁纹饰肋条状,在七裂叶萆解为网状。3.绵萆解地下茎中柱鞘有众多石细胞,在七裂叶萆解则未见石细胞。4.地下茎甾体皂甙元硅胶G 板层析,以苯:乙酸乙酯:石油醚(4:1:1)展开,磷钼酸显色,二者均现6斑点,绵萆解的第5点 面积和第6点Rf值均较七裂叶萆解大。 5.地下茎甾体皂甙元的紫外光谱检测,绵萆解在399nm处有峰,363有谷; 七裂叶萆解在310有峰,250有谷。  相似文献   
4.
表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0.1ppm BR能明显促进芹菜生长,增加其鲜重和干重,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也有增加,而且营养价值不降低,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强化后期氮素营养对提高水稻结实率及改善米质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后期氮素营养能提高杂交水稻碳氨同化能力和结实率,稻米的蛋白质和八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谷类蛋白的赖氨酸和苏氨酸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前言一般来说,菇类即担子菌等的子实体,经常把蘑菇、香菇、金针菇、平菇、口蘑属、松茸、灵芝等用作食品(或者药用)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人工栽培的开发,菇类产量飞速增长。在日本的农业中已占有重要位置[1983年、产量约2450亿日元(来日月刊菇类)]。菇类是双核化的营养菌丝受到温度和光照的刺激后形成了子实体的原基,随后营养菌丝吸收培养基中的养分就形成了成熟的子实体。有关菇类的生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贵阳地区菜地内中华大蟾蜍食性分析及捕食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的食性已有不少学者(邹寿昌,1966;胡淼,1979)作过分析和观察,但对菜地内中华大蟾蜍的食性问题未见报道。我们于1982年8—10月对  相似文献   
8.
9.
以合成的系列三氯杀虫酯类似物,对家蝇和棉蚜进行药效测定。结果表明:羧酸烷基为甲基,苯环上的取代基为Br或F时,对家蝇无效。在苯环的邻位上有-OCH3取代时也无效,如在间位上有-OCH3取代的化合物,则有一定的杀虫效果,但不如在邻位和对位上都有-OCH3取代的化合物的药效高。当α-碳上苯环的取代基为3,4-次甲二氧基,而只变换羧酸酯上的烷基(R)时,对家蝇的杀虫效果,趋向于随着α-碳原子与羧酸酯基的R碳链增长而递减。但R为苯基时,则效果不明显。同时从结果中也可以看出所测化合物,可能由于对家蝇和棉蚜的作用机理不同,因而其杀虫效果不成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斜纹夜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是我国重要害虫之一,以往很少发生,1958年全国范围内大发生,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发生的密度最大(束炎南,1959)。福建省自1956年后,曾三次大发生,仅1960年福州市郊被害的蔬菜即达三万余亩,南平和厦门两市的郊区也有数千亩遭到不同程度的为害,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蔬菜供应。 笔者针对上述情况,自1958—1960年,以福州市郊蔬菜区和福建农学院农场为基地,进行了斜纹夜蛾田间发生规律的观察调查,结合室内饲养,三年来获得一些结果,现整理报导如下。 一、寄主植物及为害情况 斜纹夜蛾的食性很杂,在室内饲养的情况下,能食害99料200多种植物(章士美等,1959);在福建省的自然条件下,天然寄主有20科48种。其中以旋花科的空心菜(Ipomoca aquatica Forsk.)、甘薯(Ipomocabatatas Lam.)和天南星料的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为主,其次是十字花料的甘蓝(Brassicaoleracea L.var.Capitata L.)和禾本科的水稻、小麦。 斜纹夜蛾幼虫主要取食寄生的叶片,间或为害幼茎、花或果实等。在虫口密度小的情况下,仅取食寄主的叶片成缺刻;大发生时,能把叶片吃光,或咬断叶柄,仅剩茎杆。1960年7、8月间,福州市郊有数千亩空心菜,叶片被食殆尽,几乎无收。为害大白菜或甘蓝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