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陆地棉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ms5ms6已有较大的应用规模,但雄蕊败育的结构基础尚不明确。以核雄性不育系ms5ms6为材料,利用透射电镜对四分体时期和刚长出小刺突的小孢子时期的花药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小孢子时期,败育花药小孢子只有外壁内层,可育小孢子此时已具有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了。在整个不育花药的发育过程中,不管是在小孢子还是绒毡层细胞中,内质网都异常,脂肪的积累少,这可能是导致小孢子败育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配制4个隐性无腺体品系(gl2gl2gl3gl3)作母本与5个显性无腺体品系(GL2^eGl2^3eGl3Gl3)杂交产生的20个组合的F2、F3,利用二倍体种子遗传模型,研究了棉花种子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指数等5个种子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所有研究的性状主要由加性遗传效应所控制,其中含油量主要由母体加性遗传效应所控。按群体平均数计算。这些性状F2的中亲优势仅为-1.99%-1.11%,这揭示出F2、F3近交衰退很少。有75%的F2和60%的F3天然授粉异交组合棉酚含量低于0.4g/kg,因此有可能筛选出棉酚含量低于规定标准、而种子品质不降低、可综合利用的F2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了解棉花内生细菌数量动态,从棉花中获得拮抗黄、枯萎病菌的内生细菌资源【方法】对棉花根、茎、叶表面灭菌,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棉花内生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体外鉴定分离的棉花内生细菌对棉花黄、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并对拮抗棉花黄、枯萎病菌的内生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棉花根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茎、叶;根的苗期总体内生细菌数量低于开花期、吐絮期,茎、叶中的内生细菌数量在不同生育期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趋势性不明显;6个棉花品种根中内生细菌平均数量差异并不显著,但茎、叶中内生细菌数量不同品种间呈现一定程度差异。平板对峙鉴定显示:棉花根中具有较高比例的拮抗棉花黄、枯萎病菌的内生细菌,拮抗强致病落叶型黄萎病菌(V107)的内生细菌比例不仅低于枯萎病菌(F108),而且低于非落叶型黄萎病菌(V396)。同时拮抗棉花黄、枯萎病菌的内生细菌有44株,16S rDNA分子序列分析表明:这些拮抗内生细菌的类群包括了两个门(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8个属,其中10个菌株与已报道菌株相似性<97%,可能是新的种(属),优势种群为肠杆菌属(18株)、泛菌属(15株)。【结论】棉花的品种、生育期与器官影响棉花内生细菌数量;棉花拮抗黄、枯萎病菌的内生细菌具有优势种群,且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