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组织病理特征和Hp感染与慢性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467例患儿,作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检测有无HP感染,分析HP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特征、慢性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病理检查中,轻度、中度、重度炎症反应患儿HP感染率(7.7%、41.2%、51.1%)依次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炎症活动度患儿的HP阳性率76.3%明显高于无炎症活动度患儿23.7%(P0.05)。随着肠化分级加重、淋巴滤泡形成、萎缩程度分级升高等病理变化,Hp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轻度、中度、重度炎症三组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生和胃萎缩发生率明显呈递增趋势,Hp阳性率明显呈递增趋势,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Hp是慢性胃炎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患儿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活动性、淋巴滤泡形成、肠化分级以及黏膜萎缩萎等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内因胃食管反流病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8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内,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4 h食管下段p H值监测、电子胃镜检查和内镜下黏膜活检。结果:研究对象用药前后呕吐、恶心、反酸、上腹痛、烧心、胸骨后痛、咳嗽、气喘等八项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甚至消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的反流次数、反流时间≥5 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总PH4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以及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385、40.862、47.710、21.806、53.508,P0.05);与治疗前对比,研究对象治疗后有1例存在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未能恢复,28例存在不同程度改善,43例完全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75,P0.05);不良反应出现5例(3例轻微腹泻、2例轻微腹痛),发生率为6.2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小儿胃食管反流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