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青海共和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里所记述的几类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是青海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范锡朋、朱俊才两位同志于1959年7、9两月在青海省共和县(卡卜卡)采集的。化石保存在恰卜恰河岸阶地的砂砾石层中(见剖面图)。标本石化程度较深,虽然比较破碎(采集和装运所致),但尚能鑑定。笔者对采集化石的同志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
山东临朐中中新世柄杯鹿头骨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柄杯鹿头骨的发现 1965年春,山东省临朐县解家河硅藻土矿的工人同志们,在开采时发现了一批保存完好的动、植物化石。矿区党政领导及工人群众,十分重视这一发现,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北京自然博物馆和有关部门。同年四月间,笔者之一赴现场采集了一批化石。本文所描述的栖杯鹿头骨即其中之一件。柄杯鹿类化石过去发现报导的多为鹿角和零星牙齿及其它部分。因此,有关这类动物的形态特征、亲缘关系以及分类系统位置等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此次所发现的完整新材料,有助于对诸问题的进一步的了解,故予以记述。  相似文献   
3.
这里記述的标本是1951年由周口店第20地点发掘出来的。这一化石地点(贾兰坡,赵資奎和李炎賢,1959)位于第14地点东北60米,根据对化石动物羣的分析,其时代为更新世中期的晚期。在这一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有一个保存得相当完好的犀牛头骨,附有完整的上頰齿齿列。可以較全面的观察到各部分的特征,提供較全面的測量数据。对于进一步研究周口店各地点的犀牛化石,以至其他地区的犀类化石均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记述的哺乳动物化石,是1957年5、6月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周明镇先生领导的河南卢氏盆地工作队,在卢氏县雪家沟等地工作期间化石收集品的一部分。卢氏盆地为河南省西部、秦岭东段的山间盆地。大致呈东北—西南向。长27.5公里,西宽(15.7公里)东狹(7公里)。四面丘陵一般高差约300米左右,洛河枞贯盆地中部。  相似文献   
5.
披毛犀和猛犸象的地理分布、古生态与有关的古气候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 Blumenbach)和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 Blume-nbach),在更新世时曾广泛分布在北半球极为辽阔的地带。它们是在更新世冰期气候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类型,是冰期气候的标帜。更新世晚期,披毛犀与猛犸象,在北半球的分布范围,曾明显向南扩展,尤其是披毛犀在中国的西南部与东部,都曾突出地向南伸展到北纬33°左右。这是在第四纪气候多次波动的影响下,冰川一次又一次的扩张,海洋面逐渐降低。气候带南移,北极动物与北方动物向南迁移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6.
周口店第一地点的犀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半个世纪以来,从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人’化石产地)发掘的八大类哺乳动物化石,目前仅其中的犀类与象类尚未正式研究发表。这个问题受到国内外古生物学者的关注。因为自1928年以来,犀类材料虽未发表,而许多关于周口店第一地点的报道和论文,大都提到这里的化石动物群中有两种犀牛,主要的意见是梅氏犀与披毛犀。如所周知,梅氏犀是生活在温暖的间冰期的林栖犀牛,偶尔出现于草原但不栖息于气候严酷的草  相似文献   
7.
这篇报告的内容是笔者等在1959年记述的山西临猗地区发现的更新世初期哺乳动物群的补充记述。补充的材料有一部分是王择义先生在同一地区采集后补寄给我们研究的;一部分是本文后一作者,于1961年随童永生同志等赴化石采地调查时采集和收集的。化石采自临猗县吴王乡更新统下部的砂砾石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现的披毛犀化石,并就标本的牙齿和下颌骨的病态现象,作了一些初步的观察。标本是1958年由某石油勘探局的野外工作同志所采集的,同年12月寄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鉴定。由于化石保存了比较特殊的病态现象,故特此作简单的报导。  相似文献   
9.
山西榆社云簇盆地双角犀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室內,保存着一个采自山西榆社的,相当完好的双角犀的头骨。美中不足的是,在这一标本土只标明了“山西云簇”的字样,而关于标本的詳細地点及层位則不明。根据标本的石化程度很深以及附着有浅黃色的細砂填充在标本凹陷孔道內等情况看来,这一头骨很有可能出自山西榆社,云簇盆地的夹有泥灰层的砂层,即桑志华等(1935)所謂的“榆社盆地的第Ⅲ带”(含真馬化石层)。时代相当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