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宇  周广泉  周志权   《广西植物》1989,(1):87-94
从土壤和病株上分离到10个线虫的天敌真菌菌株,其中有三个菌株较有希望,烛台霉属(Candelabrello sp.)一个。孤孢属(Monacrosporium spp.)两个,菌株代号分别为CN_7;CN_(?)和CN_5。 据试验:CN_7较好,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3℃,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5~30℃,以式捕捉环捕食线虫,对培养基选择性不强,最适宜的pH值是6.0~7.5,但在pH4.5~8.0都能进收缩行捕捉,捕捉器官形成量多,捕虫势强且稳定,在水中也能形成捕捉环并捕食线虫。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片三种酶活性变化与抗疫霉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敏敏  廖咏梅  周志权   《广西植物》2007,27(3):513-517,526
将疫霉菌离体接种于银杏叶片,发现不同龄期银杏叶片对疫霉菌的抗病性有差异,叶龄为100d的抗病性较强,叶龄为20d的抗病性较弱。不同银杏品种叶片对疫霉菌的抗性也有差异,潮田1号和大佛手2号较抗病,大佛手1号和桂G86-1较感病。不同龄期叶片接种后,其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酶活性变化与抗病性成正相关,而多酚氧化酶(PPOD)的酶活性变化与抗病性没有相关性;不同银杏品种叶片接种后,品种间的抗病性与PPOD酶活性变化成正相关,而POD和PAL的酶活性变化与品种间的抗病性没有相关性。可见,POD、PPOD和PAL的酶活性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性,不能作为衡量银杏叶片抗病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日本菟丝子有较强致病力的刺盘孢菌,其在PDA培养基上的特点是,菌落桔红色,产孢量大,气生菌丝稀疏,不形成分生孢子盘和刚毛。 不太可能筛选出一个对所有寄主上的日本菟丝子都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但完全有可能筛选出对其中少数几个主要寄主上的菟丝子均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 高温高湿和伤口对菌株的侵染有利;菌株的孢子悬浮液中加入2%蔗糖或少量菟丝子压榨液可促使孢子提早萌发并提高其萌发率。 菟丝子的茎蔓尤其幼嫩部分比花穗更易感病。 固体扩大培养基的成分中,用80%麦麸加20%玉米粉配制较好,菌株的产孢量大。  相似文献   
4.
对日本菟丝子有较强致病力的刺盘孢菌,其在PDA培养基上的特点是,菌落桔红色,产孢量大,气生菌丝稀疏,不形成分生孢子盘和刚毛。 不太可能筛选出一个对所有寄主上的日本菟丝子都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但完全有可能筛选出对其中少数几个主要寄主上的菟丝子均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 高温高湿和伤口对菌株的侵染有利;菌株的孢子悬浮液中加入2%蔗糖或少量菟丝子压榨液可促使孢子提早萌发并提高其萌发率。 菟丝子的茎蔓尤其幼嫩部分比花穗更易感病。 固体扩大培养基的成分中,用80%麦麸加20%玉米粉配制较好,菌株的产孢量大。  相似文献   
5.
封宇  周广泉  周志权   《广西植物》1989,9(1):87-94
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植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日本菟丝子的生物防治研究初报危害性及寄生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咏梅  周广泉  周志权   《广西植物》1991,11(1):82-86
危害林木的菟丝子在广西主要是日本菟丝子(Cuscuta aponica Choisy),其危不仅表现在它寄生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还表现在它寄生的持久性。其中以龙眼、柚子、桂花、台湾相思等被害严重。 在菟丝子寄生真菌的筛选中发现(1)对日本菟丝子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是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p)。(2)这些菌株中的绝大多数对同种寄主上含不同色素的同种菟丝子有不同的致病力,仅有少数表现相近似的,但它们的致病力相对较弱。(3)对大多数菌株来说,同一菌株对来源于不同寄主上的同种色泽的同种菟丝子有不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7.
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吸取不同寄主植物的营养,经过营养代谢其机体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或酶带数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它对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f.sp.Cuscutael]同一菌株的抗性,以此为依据,采用寄生在不同植物上的日本菟丝子做为鉴定寄主,可以鉴别出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中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 初步认为:龙眼、桂花、柚子和冬青上的紫色菟丝子及泡桐、桂花和冬青上的黄色菟丝子可以作为鉴定寄主。  相似文献   
8.
日本菟丝子生防菌株的喷施条件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咏梅  周广泉  周志权  蒋冬荣   《广西植物》1993,13(2):180-183
在喷施菌制剂对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进行生物防治时,为提高防效,孢子悬浮液喷前预浸3小时,并添加2%蔗糖,可使菌制剂孢子提早萌发,提高萌发率。即使在大气干旱的条件下,喷施后在3小时内孢子萌发率超过50%,这对菌剂孢子的侵入寄主(菟丝子)极为有利,高温高湿条件及重复多次喷洒是造成病害流行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枯病的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4种药剂和 2种药剂组合防治银杏叶枯病的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扑海因 +甲基托布津 ,敌力脱防效最好 ;与其它的参试药剂相比 ,其防效有显著差异。从始病期 (4月中下旬 )开始 ,每隔 1 5 d左右 ,用 2 5 %敌力脱 2 0 0 0倍液 ,5 0 %扑海因 1 0 0 0倍液 + 70 %甲基托布津 1 0 0 0倍液 (按 1∶ 1的体积比混合 )交替喷药 1次 ,特别是在 6月 1 0日和 7月 30日左右的发病高峰前必须重点施药 ,防治效果就可达到 85 %以上 ,有效控制叶枯病的发生。研究结果还表明 ,喷药的时间不同 ,防治效果不同 ;用药时能加强病害综合防治的其它措施 ,防治效果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首次报道一点红青枯病由茄青枯菌引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点红青枯病在广西种植区严重发生。通过柯赫氏法则证实病原菌为细菌。用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测序结果表明,PCR产物与茄青枯菌有99%的同源性。首次报道一点红青枯病由茄青枯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