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李杨  周冬宇  乔鹏  李佳梅  李忠友  陈娟 《菌物学报》2022,41(8):1324-1338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比较分析了假喜马拉雅块菌Tuber pseudohimalayense、中华夏块菌T. sinoaestivum和印度块菌T. indicum子囊果主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块菌子囊果中共鉴定到173种VOCs,其中假喜马拉雅块菌、中华夏块菌和印度块菌子囊果中分别检测到79、63和71种挥发性成分,3种块菌子囊果中共有成分11种,其中1-辛烯-3-醇是含量最高的共有化合物(39.52%、38.98%和8.46%)。利用挥发性成分对3种块菌种类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2-丁酮、庚醛、苯乙烯、1-辛烯-3-醇和环十四烷能100.0%地将3种块菌样品按照种类正确分类。本研究初步确定了3种块菌子囊果VOCs组成和含量的差异,并探究了用VOCs相对含量区分3种块菌种类的可行性,为我国块菌质量评价,尤其是加工的块菌商品的鉴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河北省保定市采集到稀有地下真菌地菇状马蒂菌Mattirolomyces terfezioides新鲜子囊果。子囊果个体较大,直径可达10 cm,不规则球状或块状,白色或乳白色,表面有浅开裂,基部有长柄或无。产孢组织中实,成熟时黄褐色。子囊典型的8个孢子;孢子球形,无色至淡黄色,表面具有钝刺,基部连接形成不规则网纹。可能与桃树共生。地菇状马蒂菌子囊果含有丰富的C8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3-辛酮,1-辛烯-3-醇和3-辛醇(共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75%左右),少量含硫化合物被检测到。该研究为地菇状马蒂菌在我国的分布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标本记录,首次分析了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为地下真菌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资源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药用植物是中药的原料,是中药产业的源头,其生长发育受遗传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往研究强调植物基因型及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近几年,随着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的推进,植物微生物组作为植物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品质形成甚至药效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有关植物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微生物组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已有较详细的综述,而有关药用植物微生物组及其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间关系的综述较少。本文重点总结了自2010年以来药用植物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包括药用植物微生物组物种组成、功能及其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关系等,并对其在药用植物提质增效及其生态种植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