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增强丝裂霉素C(MMC)诱导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分为五组:对照组、MMC组、25,50,100 μg/ml浓度艾拉莫德+MMC组;通过CCK-8和DCFH-DA染色法分别检测25,50,100 μg/ml浓度艾拉莫德联合MMC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活力和细胞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艾拉莫德联合MMC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艾拉莫德联合MMC对TNF-α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0 μg/ml T-614+MMC组A450值(0.85±0.03)比较,25、50、100 μg/ml T-614+MMC组A450值(0.73±0.02,0.52±0.02,0.33±0.02)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27.60, P < 0.01);DCFH-DA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0 μg/ml T-614+MMC组DCFH荧光值(130.00±10.00)比较,25、50、100 μg/ml T-614+MMC组DCFH值(219.67±9.50,280.33±10.50,338.33±16.07)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70.20,P < 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5.33±0.35)﹪比较,T-614和MMC组的凋亡率(20.30±2.00)﹪,(25.60±3.00)﹪均升高。与MMC组细胞凋亡率(25.60±3.00)﹪比较,艾拉莫德与MMC联用组(T-614+MMC)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细胞凋亡率(56.20±3.00)﹪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 = 247.50,P <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MC组细胞TNF-α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0.87±0.06,0.25±0.03)比较,艾拉莫德与MMC联用组(T-614+MMC)食管癌Eca109细胞的TNF-α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1.28±0.08,0.59±0.03)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 = 96.90,P < 0.01)。 结论艾拉莫德能够增强MMC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ROS的生成,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最终导致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液态发酵豆粕制备纳豆激酶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豆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具有很强的纤溶活性,由于具有安全性好、作用迅速持久、成本低等优点,适合用于开发新一代的溶栓剂或保健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研究探讨了以豆粕为原料液态发酵豆粕生产纳豆激酶的发酵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有接菌量、发酵时间、培养基pH及豆粕含量,再由正交实验得到最优组合为接菌量1%,豆粕含量2%,pH为7.0,发酵时间48h,该条件下发酵酶活力最高达到4 429.6U/mL。本研究确定了以豆粕为原料制备纳豆激酶的最佳条件,为豆粕的合理使用和纳豆激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昱  范冠清 《蛇志》2021,(1):49-51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坐骨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χ2=6.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229,P<0.05),QOL评分高于对照组(t=15.44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3.434,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明显,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吴昱  步世忠 《生命的化学》2020,40(4):490-496
外泌体是一类由各种细胞分泌的直径40~100 nm的胞外囊泡,由细胞内复杂的产生机制生成后分泌到胞外,由于其内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所以在细胞间的通讯上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各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与疾病治疗的相关性研究有了许多进展,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拥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因此其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上拥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将对外泌体的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和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组织修复特性及其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及糖尿病皮肤病变中的治疗潜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