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铜、锌对水稻幼苗生长及超氧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缺Cu或Zn,与缺Cu、Zn的木村B营养溶液培养杂交水稻威优48(V_(48)),威优49(V_(49))与常规稻竹系26(ZX_(26))幼苗至七叶期。缺Cu的稻苗,上部新生叶(六、七叶)先端扭曲,叶尖枯黄。缺Zn与缺Cu、Zn的稻苗,六、七叶脉间全部褪绿,植株矮小,根系衰退。凡是缺素培养的稻苗,根与叶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减弱,叶绿体基粒与间质片层明显减少,缺Cu、Zn的叶绿体还出现较大的淀粉“液泡”。经凝胶电泳,显示出水稻SOD有4组活性带,缺Cu或Zn与缺Cu、Zn使迁移率较高的3组活性带的活性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抗感白叶枯病与活性氧伤害及防御酶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对白叶枯病抗感不同的三个杂交稻为材料,在三叶期接种白叶枯病强毒菌株76—25,结果表明,杂交稻接种白叶枯病菌72h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X)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且抗病组合的变化幅度大于感病组合,说明杂交稻抗白叶枯病与活性氧伤害及保护酶系的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