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复合纤维蛋白的多孔自凝固磷酸钙的理学性能及体内血管化情况,探讨其各组份对材料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1)采用凝固时间测定和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和断面等方法对复合支架材料构造和理学性能进行分析;2)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在每只实验兔腰背筋膜下植入1:1、CPC两种比例材料各一枚.术后2、4、8周进行取材,对材料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微血管情况定量分析.结果:1)CPC/FG复合支架材料以1∶1(g/ml)混合后,与单纯的CPC相比,初凝时间延长,而终凝时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电镜观察发现多孔自凝固磷酸钙复合了纤维蛋白胶之后,纤维蛋白胶分布均匀贯穿多孔自凝固磷酸钙晶体之间,并将其紧密相连;2)术后2周材料外周可见幼稚的微血管.1∶1组高于CPC组(P<0.05).4周微血管密度达到高峰,相对于2周时有明显差异.1∶1组高于CPC组(P<0.05).8周时微血管密度相对4周没有显著差异.各组微血管密度与4周时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合支架材料具有合适的凝固时间和较好的结构,纤维蛋白胶及其降解产物影响复合材料在体内的微血管密度,使复合材料血管化能力提高,其可作为细胞载体和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应用于临床和实验中.  相似文献   
2.
修金涛  崔赓  卜涛  毕龙  董静静  吴剑维  李阳  雷伟 《生物磁学》2013,(16):3024-3028
目的:观察复合纤维蛋白的多孔自凝固磷酸钙的理学性能及体内血管化情况,探讨其各组份对材料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1)采用凝固时间测定和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和断面等方法对复合支架材料构造和理学性能进行分析;2)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在每只实验兔腰背筋膜下植入1:1、CPC两种比例材料各一枚。术后2、4、8周进行取材,对材料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微血管情况定量分析。结果:1)CPC/FG复合支架材料以1:1(g/ml)混合后,与单纯的CPC相比,初凝时间延长,而终凝时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电镜观察发现多孔自凝固磷酸钙复合了纤维蛋白胶之后,纤维蛋白胶分布均匀贯穿多孔自凝固磷酸钙晶体之间,并将其紧密相连;2)术后2周材料外周可见幼稚的微血管。1:1组高于CPC组(P〈0.05)。4周微血管密度达到高峰,相对于2周时有明显差异。1:1组高于CPC组(P〈0.05)。8周时微血管密度相对4周没有显著差异。各组微血管密度与4周时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合支架材料具有合适的凝固时间和较好的结构,纤维蛋白胶及其降解产物影响复合材料在体内的微血管密度,使复合材料血管化能力提高,其可作为细胞载体和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应用于临床和实验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