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深入探讨疫病防控、猪场环境治理与生猪生产之间的耦合/脱钩关系,并为系统要素间的动态关系提供科学的测度方式,进一步揭示其相应耦合、脱钩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以利协调生猪生产与疫病防控、环境治理等矛盾,保障生猪生产的食物与生态双重安全,实现生猪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儿童隐性饥饿问题已成为学术关注热点,贫困农村儿童隐性饥饿问题迫在眉睫,其主要原因是必需微量元素失衡,儿童早期营养不良的后果具有不可逆性。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作物种类等因素是影响植物微量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环境中各元素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并通过土壤、植物等自然生态因子进入食物链。本文综述贫困农村的食物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与稀释效应对食物质量安全的影响、儿童隐性饥饿的危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开展土壤-植物-儿童人体系统必需微量元素关联特征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西省统计年鉴(2017)商品粮基地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江西省47个商品粮基地县食物生产能力与农村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其食物生产能力与农村经济状况主要受农业资源与总产出、生产效率、生产效益、肉类供给、能源消耗、种植业结构等因素影响;食物生产能力与农村经济状况聚类结果表明,1类:鄱阳县、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集中分布在赣抚平原、鄱阳湖平原;2类:南昌县等11个县(区),集中分布在赣抚平原、吉泰盆地。吉泰盆地、赣抚平原、鄱阳湖平原位于赣江中下游,是江西省食物生产与经济状况优势区域,赣抚平原优势更为明显,上接吉泰盆地,下连鄱阳湖平原,是江西省商品粮基地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4.
食物安全、食物多样性与贫困有关,为了解江西部分贫困县农户食物多样性状况,对江西省于都、莲花等9县共324户进行农户食物多样性问卷调查,采用国内外研究常用的3d 24h膳食回顾法。研究表明:农户生活水平与食物多样性有正相关性,家庭人口与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关联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家庭人口增加食物多样性呈现提升现象。农户食物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约33%的农户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膳食结构较为合理;约5%的农户食物多样性较为贫乏,食物营养结构不尽合理。农户食物多样性优于村级单元食物多样性,村内农户差异相对较小,而村与村之间的差异较大,可能与村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经济状况有关,影响着农户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与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系统研究隐性饥饿问题,对隐性饥饿的概念与危害及医学检验、食物强化、生物强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面对隐性饥饿要强化系统理念,努力提高国家、地方和家庭经济水平,健全体检制度、丰富食物多样性、有针对性地开展食物强化与生物强化。  相似文献   
6.
赵志刚  余德  王凯荣  吕爱清 《生态学报》2020,40(20):7507-7518
生态补偿是解决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诸多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土地利用变化,采用当量因子计算方法,对赣西地区2002-2016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区域自然、经济发展水平,测算了区域内各县(市、区)生态补偿优先级和生态补偿额度,探讨了区域生态补偿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赣西地区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占总价值比例的80.39%,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体调节等是生态系统内的主要服务类型,三者占到总比例的51.18%,但从整个区域来看,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价值均呈不同程度降低趋势。从县域单元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较低的分别是渝水区、樟树市、丰城市和高安市;相对较高的主要分布在铜鼓县、宜丰县、奉新县和靖安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率最高的是安源区、袁州区和渝水区。(2)赣西地区理论生态补偿总额度为3.9262亿元,占总GDP的0.13%,林地生态系统的补偿额为3.1820亿元,占总补偿的81.04%。从县域单元看,铜鼓、靖安和宜丰县为优先补偿顺序的前三位,补偿额度分别为0.9622,0.6822和0.4735亿元,占总补偿额度的53.94%,处于后三位的分别是安源区、樟树市和上高县,占总补偿额度的1.66%。测算出的补偿顺序与理论补偿额度,与县区统计数据资料部分印证,这表明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补偿资金占GDP值比重低,对地方财政压力小,在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