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小麦面筋蛋白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时效效应的影响。方法 :56只健康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0d组、酪蛋白组(25C)1d组、小麦面筋蛋白组(29WG)1d组、酪蛋白组(25C)3d组、小麦面筋蛋白组(29WG)3d组、酪蛋白组(25C)7d组、小麦面筋蛋白组(29WG)7d组。给予酪蛋白或小麦面筋蛋白饲料喂养0、1、3、7d后处死动物,采集血液、肝脏等样品,用于测定生化、酶学指标。结果:小麦面筋蛋白摄入组的大鼠体重增长显著低于酪蛋白摄入组。小麦面筋蛋白的摄入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肝脏S-腺苷蛋氨酸(SAM)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浓度从第1d明显低于酪蛋白组,并在第3d出现显著的差异,第7d达到最低值。肝脏胱硫醚β-合成酶(CBS)活性在第1d后和第7d出现明显降低,胱硫醚β-合成酶(CBS)活性虽然在第1d开始有上升的趋势,但是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结论:小麦面筋蛋白的摄入在第1d就能降低血浆Hcy水平,且随着时间效应而增强,其主要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血Cys的升高促进了Hcy代谢的酶活性,增加了Hcy的代谢消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肠道菌群及其与疾病和健康的研究进展,促进了人们对益生菌健康作用的认识。益生菌在维持健康,以及降低未来疾病风险中的作用被不断发现和证实,但世界各国在食品领域,目前对于“益生菌”这一术语既没有法律的认可,也没有专门的统一标准。为进一步厘清概念和规范益生菌的应用,国内外的科学和行业组织正积极开展工作,建立科学共识和行业共识。本文重点介绍了益生菌的定义、种类、主要健康功能、管理规范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脉散对于缓解体力疲劳的保健效果。方法:将生脉散片剂打散后加蒸馏水配置成灌胃用的糊剂,按低、中、高剂量分组,灌胃给予小鼠生脉散30d后,按负重游泳实验的方法制备动物模型,根据负重游泳时间、血清中尿素水平、肝糖原含量及血乳酸测定结果来评价生脉散的抗疲劳效果。结果:各剂量组间的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低剂量组小鼠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在中高剂量的情况下,除血清尿素未观察到显著改变外,实验组的其他抗疲劳作用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高剂量组的改善情况比中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对于接受游泳实验的小鼠,服用中高剂量的生脉散可延长负重游泳时间、提高肝糖原储备量并减少血液中乳酸积累,从而发挥缓解体力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是一类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益生菌的鉴定一直是学界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传统的分类学方法只能做种属水平的鉴定,而基于基因组学分析可鉴定到种或株水平.本研究对公共数据库中记载的我国《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中的16种乳酸杆菌和5种双歧杆菌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全基因组比对分析,并应用核心基因平均核苷酸相似性(core genes 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 cANI)进行了物种的重新分类和鉴定方法探索.结果显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cANI值具有种属特异性,其中乳酸杆菌的cANI值在93.6%~99.6%之间,双歧杆菌的c ANI值在94.9%~98.1%之间,同时发现25株乳酸杆菌和1株两歧双歧杆菌有分类学错误.对247株乳酸杆菌和113株双歧杆菌基因组完成图的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菌株间的差异基因数目最多可达436个,菌株间的cANI相似值最小可达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针对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显示,在目前用于食品生产的菌株中均未...  相似文献   
5.
观察侧脑室注射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SD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向正常SD大鼠侧脑室内注射共轭亚油酸(CLA),分别于注射后2、4、8、12、24小时采血,试剂盒法测血糖、胰岛素、瘦素、血甘油三脂、血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48小时后处死,分离动物的脂肪(皮下、内脏、肾周、睾周)进行称重,计算体脂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侧脑室注射CLA48小时后,大鼠脂体比、皮下脂肪、睾周脂肪均下降。术后2-12h血糖降低,血清胰岛素浓度也降低,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48h)。侧脑室注射CLA对脂代谢有影响,2h时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胆固醇降低、4h时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共轭亚油酸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外周糖脂代谢,这可能与其能减轻体重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膳食甘油二酯对SD大鼠食欲和下丘脑神经肽Y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三组:5%(wt)甘油三酯组(对照组),20%(wt)甘油三酯组(TG组)和20%(wt)1,3—甘油二酯组(DG组)。大鼠喂养10W,每天记录进食量,每周称体重,于第10周末处死大鼠,称体重和内脏脂肪,计算脂体比,测定血糖、血脂和各种激素水平,RT-PCR的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 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甘油二酯组与高甘油三酯组比较,改善体重的增加及内脏脂肪的积累,降低大鼠血糖、血甘油三酯(TG)、胰岛素水平,同时降低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甘油二酯降低脂肪积累和改善血脂水平的可能机制是改变下丘脑有关控制食欲的基因表达,进而影响了脂肪代谢的平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