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实验调查了武汉东湖浮游植物水华的各种成份以及水柱沉淀物内叶绿素α含量,根据碳与叶绿素α关系,给定了一回归方程,并计算出沉淀物中藻类活体相应的碳、氮、磷含量。从平均数值看,武汉东湖浮游植物水华的C,N,P含量分别为39.30,7.98及0.94(%);其干湿比为0.20,碳、氮比为5.10,碳、磷比为46.54,碳与叶绿素α之比则为133.32。 1983年东湖水柱沉淀物中浮游植物活体叶绿素α下沉量平均每天每平方米为43.8675微克(Ⅰ站)及35.5881微克(Ⅱ站)。利用东湖浮游植物水华各种成份含量及其各种比率计算出的东湖水柱沉淀物中浮游植物活体碳、氮、磷量,按顺序每天每平方米分别为2.53,0.50,0.05毫克(Ⅰ站)及2.09,0.41,0.04毫克(Ⅱ站)。  相似文献   
2.
武汉东湖颗粒有机碎屑现存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武汉东湖三个采样点的颗粒有机碎屑现存量进行了测定,三个站的平均量(以dmm^3/1表示)分别为72,505、18,125和52,398。其现存量与湖水的pH值无关;与水温有一定的正相关,但这种关系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不同学者的观点,讨论了有机碎屑的具体定义问题。从有机碎屑产生的具体途径来看,细菌侵入已死亡的有机体这一时刻,就是碎屑形成的开始。根据Golterman的藻类矿化概念,以细菌侵入藻细胞这一时相作为有机碎屑的开始期;作者将隆线溞,水华束丝藻、螺旋鱼腥藻和铜绿微囊藻的碎屑开始期分别定为:心跳停止和细菌入侵(枝角类)、藻丝体断裂期(水华束丝藻及螺旋鱼腥藻)、灰蓝色细胞质显现期(铜绿微囊藻)。碎屑开始期及其后的各种形态均属碎屑范畴。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调查了武汉东湖浮游植物水华的各种成份以及水柱沉淀物内叶绿素α含量,根据碳与叶绿素α系,给定了一回归方程,并计算出沉淀物中藻类活体相应的碳、氮、磷含量。从平均数值看,武汉东湖浮游植物水华的C,N,P含量分别为39.30,7.98及0.94(%);其干湿比为0.20,碳、氮比为5.10,碳、磷比为46.54,碳与叶绿素口之比则为133.3201983年东湖水柱沉淀物中浮游植物活体叶绿素α下沉量平均每天每平方米为43.8675微克(Ⅰ站)及35.5881微克(Ⅱ站)。利用东湖浮游植物水华各种成份含量及其各种比率计算出的东湖水柱沉淀物中浮游植物活体碳、氮、磷量,按顺序每天每平方米分别为2.53,0.50,0.05毫克(Ⅰ站)及2.09,0.41,0.04毫克(Ⅱ站)。  相似文献   
5.
6.
大茨藻的碎屑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大茨藻(Najas major)死亡前后的形态变化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临界期或死亡前期;细胞核变色期;细胞质收缩期和胶体形成期。作者把细胞核变色期定为大茨藻的碎屑开始期。同时,还考察了天然条件下大茨藻死亡后形态的降解情况。  相似文献   
7.
对武汉东湖三个采样点的颗粒有机碎屑现存量进行了测定,三个站的平均量(以dmm3/l表示)分别为72,505、18,125和52,398,其现存量与湖水的pH值无关;与水温有一定的正相关,但这种关系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8.
武汉东湖优势浮游动物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武汉东湖不同季节各种浮游动物优势种的高峰期,选取了枝角类中的透明溞和透明薄皮溞,桡足类中的特异荡镖水蚤,轮虫中的矩形龟甲轮虫、前节晶囊轮虫、矩形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原生动物中的篮口虫及草履虫进行碳(C)、氮(N)、磷(P)含量分析,分别测出了上述各个种的C/N和C/P比值。就C、N、P的平均百分数看,原生动物所占的C、N、P的百分数最高,相反,其C/N与C/P比率则是最低的。透明薄皮溞所占的C%接近原生动物,特异荡镖水蚤和透明溞的C%相差不远。透明薄皮溞与特异荡镖水蚤的N%极为接近,而轮虫的N%和P%则仅低于原生动物。按实测数据计算的结果,东湖优势浮游动物的个体重(干)是其C含量的2.07—2.46倍。列举了各个种的个体碳、氮和磷量,并对一些较大个体给定了个体重与个体碳关系的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9.
武汉东湖优势浮游动物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武汉东湖不同季节各种浮游动物优势种的高峰期,选取了枝角类中的透明搔和透明薄皮溢,桡足类中的特异荡镖水蚤,轮虫中的矩形龟甲轮虫、前节晶囊轮虫、矩形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原生动物中的篮口虫及草履虫进行碳(C)、氮(N)、磷(P)含量分析,分别测出了上述各个种的C/N和C/P比值。就C、N、P的平均百分数看,原生动物所占的C、N、P的百分数最高,相反,其C/N与C/P比率则是最低的。透明薄皮溞所占的C%接近原生动物,特异荡镖水蚤和透明溢的C%相差不远。透明薄皮溢与特异荡镖水蚤的N%极为接近,而轮虫的N%和P%则仅低于原生动物。按实测数据计算的结果,东湖优势浮游动物的个体重(干)是其C含量的2.07—2.46倍。列举了各个种的个体碳、氮和磷量,并对一些较大个体给定了个体重与个体碳关系的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大茨藻(Najas major)死亡前后的形态变化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临界期或死亡前期;细胞核变色期;细胞质收缩期和胶体形成期。作者把细胞核变色期定为大茨藻的碎屑开始期。同时,还考察了天然条件下大茨藻死亡后形态的降解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