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人Y染色体外,本文采用生物素标记的人全部整条染色体特异探针与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即染色体涂染法以研究人和白眉长臂猿染色体之间的同源性。在白眉长臂猿18对常染色体上检测出了与人22对常染色体同源的59对染色体片段,确定了人和白眉长臂猿之间的精度较高的染色体连锁群。结果表明:自人与白眉长臂猿的祖先分歧以来,大量的染色体间重排(至少发生了39次易位)和染色体内的重排导致了二者核型的差异。根据杂交结果绘制了首份人和白眉长臂猿比较染色体图谱,并结合已有的人和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2n=44)和合趾长臂猿(Hylobates syndactylus)(2n=50)的比较染色体图谱对长臂猿属的染色体进化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研究区域绿地系统时空演化特征,探讨人为因素对绿地系统生态服务的影响,对于改善绿地资源管理、促进区域永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和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评估法,运用ArcGIS 10.2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1990-2015年长江三角洲核心区绿地系统时空演化特征及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核心区绿地景观规模随时间的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呈现先扩大后缩减的态势;绿地景观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存在阶段性与指向性特征;绿地景观格局总体上表现为初期集聚同质化、后期破碎异质化。(2)长三角核心区绿地系统生态服务价值随时间变化明显,不同绿地景观类型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长三角核心区绿地系统生态服务类型中,调节服务对于绿地系统整体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3)长三角核心区绿地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南北不均衡的特征,总体上呈南高北低态势,其中杭州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在不同阶段均最高。区域地形地貌是影响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厘清海岸带自然资本存量消耗和自然资本流量占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能有效缓解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二维和三维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分析浙江省海岸带2006—2016年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基于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探究了区域自然资本存量和资本流量占用情况,并利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浙江省海岸带生态危机加深,人均生态赤字平均值为3.5 hm2·cap-1,人均生态赤字上升了15.5%,其中,能源消耗账户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大于生物资源账户;各县区人均生态足迹呈增长趋势,且空间分异显著。浙江省海岸带以消耗自然资本存量为主,且对自然资本流量更新起到较大的抑制作用;2016年,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量是资本流量占有量的14.87倍。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人民收入水平对浙江省海岸带各县区生态足迹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渔业生产对生态足迹为负向影响,并有向正向影响作用转换的趋势,3个影响因子的影响机制时空分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4.
小鼠淋巴肉瘤一号(简称L1肉瘤)是1956 年我国自己创立的可移植性瘤株[1],可分为实 体瘤和腹水瘤。本文叙述的是腹水瘤,是一种新 型的瘤株,建株已有20多年。对该瘤株我们仅 仅作了组织学方面的观察,而细胞遗传学方面 的研究至今还未报道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 染色体异常与细胞癌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2,5]。此外,在研究肿瘤时染色体数目是一个很重要 的参数,因为具有不同倍数的癌瘤细胞,它们的 生物学行为也不完全相同[4,6]。本工作对该瘤 株的核型(包括Giemsa带和着丝点异染色质 带)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石貂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布在我国的石貂北方亚种染色体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2n=38,核型为14(M)+4(SM)+18(ST),XY(M,A)。C-带显示该亚种的一些染色体着丝粒区域结构异染色质弱化或消失。No,9染色体的短臂完全异染色质化;X染色体长臂丰出现插入杂色质带;Y为完全结构异染色质组成。  相似文献   
6.
三种姬鼠的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染色体分带技术(G-,C-带和银染色),对中华姬鼠(Apodemusdraco)、大林姬鼠(A.peninsulae)和大耳姬鼠(A.latronum)的核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3种姬鼠的2n均为48。中华姬鼠的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大林姬鼠的常规核型中,除1对中着丝点染色体(No.23)外,其余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大耳姬鼠的核型中,有13对端着丝点染色体,2对亚端着丝点染色体,1对亚中着丝点染色体和7对中着丝点染色体。中华姬鼠C-带核型中,所有染色体着丝点C-带都呈强阳性,异染色质非常丰富,Y染色体整条深染。在大林姬鼠C-带核型中,Nos.7,11,15,21,22着丝点C-带弱化甚至近阴性,其余染色体着丝点异染色质C-带都呈现程度不同的阳性。且Nos.2,4,7有强弱不同的端位异染色质带。X染色体着丝点区有大块的异染色质斑带出现,Y染色体整条深染。大耳姬鼠除Nos.3,4,10,12,13染色体着丝点C-带很弱外,其余染色体着丝点C-带均呈阳性,并有8对(Nos.16-23)染色体出现异染色质短臂。从总体上看,大林姬鼠和大耳姬鼠的着丝点异染色质明显比中华姬鼠的少。中华姬鼠的Ag-NOR  相似文献   
7.
刘瑞清  佴文惠 《兽类学报》1996,16(3):182-187
本文对长臂猿属中白眉长臂猿2n=38和白颊长臂猿2n=52的染色体C带和Ag-NORs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长臂猿的C带核型中除多数染色有着丝点C带外,一些染色体上还出现插入C带和着丝点C带弱化或减少现象;白眉长臂猿有全异染色质臂;白颊长臂猿有较多的端位C带。  相似文献   
8.
中国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的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染色体数目2n=40。除着丝粒C带外,还有染色体端部C带和插入性C带。两对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的随体部位有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s)。本文对穿山甲核型的多态性以及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的结构,性染色(X,Y)在减数分裂前期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树鼩(Tupaia belangeri Wagner)三个亚种的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西南部树鼩(Tupaia belangeri)三个亚种的染色体特征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滇西亚种(T.b.chinensis),越北亚种(T.b.tonquinia)和瑶山亚种(T.b.yaoshanensis)的染色体数目均为62:G带和C带基本相似;Ag-NORs的数目相同(4—6个),有相似的分布。应用复制带的技术,确定了雄性树鼩的Y染色体。本结果为树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猕猴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的银染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银染的雄性猕猴减数分裂标本,研究联会复合体的形成和行为,特别是性泡内X、Y染色体有规律的变化。指出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的形成开始于偶线期,成熟于粗线期,开始消失于弥散期。在粗线期可见20条清晰的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其中1条带有呈深黑色的核仁组织者。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配对,开始于早粗线期。随着粗线期的发展,由侧面配对转为端部配对状。性染色体配对的解体也比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晚,在弥散期仍清晰可见。在整个前期,X、Y的着色也比常染体联会复合体深。在一些细胞中,X染色体显示一种特殊的“发夹状”结构。这是在性染色体进化过程中X染色体由于易位得到的重复片段在粗线期同源配对的一种细胞学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