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植物名称 川西獐牙菜 (Swertiamussotii)。2 材料类别 根、叶、带节茎段、不带节茎段、顶芽。3 培养条件 诱导愈伤组织及芽分化培养基 :( 1 )MS +NAA 0 .0 4mg·L- 1 (单位下同 ) +IAA 0 .0 4 +KT 0 .0 2~ 0 .0 4 ;( 2 )MS +NAA 0 .0 4 +IAA 0 .0 4 +KT 0 .0 6~ 0 .1 0 ;( 3)MS +NAA 0 .0 4 +IAA 0 .0 4 +KT 0 .1 2~ 0 .1 4;( 4 )MS + 2 ,4 D 0 .2 ;( 5 )MS +2 ,4 D 0 .4。增殖培养基 :( 6)MS +NAA 0 .0 4 +IAA 0 .0 4 +KT 0 .1 0~ 0 .1 2 ;( 7)MS +KT 0 .1 5。生根培养基 :( 8)MS ;( 9) 1 /2MS ;( 1 0 …  相似文献   
2.
我国药用蕨类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对γ射线和质子辐照质粒D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4.2MeV的质子和60↑Co产生的γ射线在200Gy的剂量下分别对添加了不同浓度红景天苷的pUC19质粒DNA样品进行了辐照,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在两种辐照过程中均对DNA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保护作用增强。同时还发现质子辐照后DNA样品中出现了线性形态的,而γ射线辐照后则没有出现,再次证实质子对DNA的损伤作用强于γ射线,这应该和质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复杂以及质子对物质的直接电离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炎症反应在脊髓损伤后数h内开始,在几d内达到峰值,并可能持续数y。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是重要的治疗策略之一。丁酸盐与β-羟基丁酸盐是2种密切相关的物质,2者结构相似,仅有1个羟基不同,因在多种疾病中显现出良好的抗炎特性而引起广泛关注。近期有基础研究发现,丁酸盐与β-羟基丁酸盐可以抑制NF-κB/ 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活性,降低促炎因子表达;或通过增加抗氧化分子的水平,减轻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因此,丁酸盐与β-羟基丁酸盐可能是脊髓损伤后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本文拟对丁酸盐与β-羟基丁酸盐的结构与产生、在脊髓损伤中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治疗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科研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L-组氨酸摇瓶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对L-组氨酸产生菌LGS4的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筛选,确定了3个影响较大的重要因素,即酵母膏、尿素、硫酸镁。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值。经5批培养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优化后培养基组成为(g.L-1):蔗糖150,硫酸铵50,酵母膏10,尿素1.2,MgSO42.2,KH2PO41.5,K2HPO40.5,Na2HPO40.5。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使LGS4菌株的L-组氨酸产量提高了15.25%。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既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更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故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食品微生物随之发展。对此,本文就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作了研究,希望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观察植物根部内皮层细胞壁五面增厚和通道细胞,一般常选用鸢尾、小麦、韭菜的幼根。这些材料有的受地区及季节限制不易找到,有的则不好切,效果欠佳。经多次实验,发现大蒜的幼根效果不错。方法是:小心地挖出蒜株,洗净泥土,或用蒜瓣水培或沙培,选取1.5厘米白色粗壮的幼根为材料。在根毛区,用锋利双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可以提供设计一个家庭影像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现场呼叫医生在家里及时查看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可以提供设计一个家庭影像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现场呼叫医生在家里及时查看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康复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大难题,尤其是在改善损伤的神经功能方面进展甚微。继发性损伤是造成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炎症反应是继发性损伤阶段最重要的病理过程。急性期通过抑制神经炎症来减轻继发性损伤被认为可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而达到神经保护作用。炎性小体是一类蛋白质复合体,由模式识别受体中的NLRs家族和PHYIN家族的受体蛋白质作为主要框架组装并命名,常见的炎性小体包括NLRP1、NLRP3、NLRC4(IPAF)、AIM2等。在感染或受到损伤刺激时,炎性小体在细胞质内组装,并激活促炎症蛋白酶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活化的胱天蛋白酶1一方面促进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前体成熟和分泌,另一方面介导细胞焦亡。细胞焦亡以细胞肿胀破裂并释放细胞内容物为特征,是在炎症和应激的病理条件下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促炎症细胞因子和焦亡释放的胞内物质都可作为促炎信号引发炎症反应。近期发现,炎性小体通过诱导促炎因子释放以及介导细胞焦亡等途径, 参与激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级联反应,加重继发性神经炎症。靶向抑制炎性小体的激活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细胞存活,达到神经保护作用。因此,炎性小体有望成为脊髓损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拟从炎性小体的结构及其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激活机制和治疗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