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小香  孙爱华  王黎芳  何方 《蛇志》2013,25(2):249-251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适应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过硬职业技能、熟练岗位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因此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以及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在医药卫生院校,生物化学是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体现职业特色,对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非常重要.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必须准确理解高职教育质量观、人才观, 遵循高职教育规律, 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才能保证自身优势,占领医学高等教育的一方市场,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本文从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素质四个方面探讨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的职业特色体现,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LEA蛋白是与植物抗逆反应相关的一类重要蛋白质,可以在发育的植物胚胎、处于干旱、寒冷、盐胁迫的植物组织中高水平表达。LEA蛋白最早发现于棉花子叶中,随后也在其他高等植物、藻类、真菌、蓝藻以及线虫中被发现。LEA蛋白代表一个庞大的基因家族,早期是根据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3—12月,浙江大学主持对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11月,在保护区内的东山林区溪流中(属乐安江,鄱阳湖水系)采集到鱼类标本10尾,经鉴定为浙江省光唇鱼属一新纪录种——克氏光唇鱼Acrossocheilus kreyenbergii(Regan,1908)。标本现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ZMNH)标本库。克氏光唇鱼活体呈青黑色,背部色深,腹部白色;酒精浸  相似文献   
4.
【目的】微生物活动是引起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研究食品腐败菌的腐败作用调控机制对于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代表性的食品腐败菌,本文旨在研究RNA聚合酶的选择性sigma因子Rpo S在荧光假单胞菌致腐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荧光假单胞菌冷藏鱼分离株的rpo S基因缺失突变株,比较野生型和突变株暴露于不同胁迫条件下的存活率;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野生型和突变株产生高丝氨酸内酯类(AHLs)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种类和含量;检测野生型和突变株接种于灭菌三文鱼汁后4°C贮存过程中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量。【结果】成功构建了荧光假单胞菌rpo S基因缺失突变株。rpo S基因的缺失导致荧光假单胞菌对10 mmol/L H2O2和15%乙醇的耐受性显著降低,对150μg/m L结晶紫和175 mmol/L醋酸的耐受性有一定程度增强,不影响其对47°C和20%Na Cl的耐受性。荧光假单胞菌在rpo S基因缺失突变后长链信号分子C_(10)-HSL、C_(12)-HSL和C_(14)-HSL的含量增加。在灭菌三文鱼汁中的腐败活性检测表明rpo S基因缺失可导致荧光假单胞菌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量显著降低。【结论】荧光假单胞菌的Rpo S不仅调节细菌对多种胁迫条件的耐受性,还影响AHL群体感应和腐败活性。  相似文献   
5.
巨尾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巨尾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化感潜力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巨尾桉油乳液对真菌和昆虫均有抑制作用.随着巨尾桉油乳液浓度的增大,其对病原真菌(真菌粉蕉枯萎病菌、水稻稻瘟菌、香蕉胶胞炭疽菌和胡椒疫霉病菌)和有害昆虫(斜纹夜蛾和棉铃虫)的取食和化蛹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用GC/MS联用方法,对巨尾桉挥发油进行鉴定,相对百分含量在3%以上的化合物有:α-蒎烯(13.63%)、别罗勒烯(43.22%)、γ-萜品烯(5.49%)、(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醇(3.58%)、β-小茴香醇(4.58%)和2-氨基-3,5-二氰基-6-(4-甲氧基苯氧基)-吡啶(3.67%).萜烯类化合物在巨尾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抑制活性中起主要作用,巨尾桉人工林生物多样性较低可能与其化感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离体油菜子叶为材料,研究了营养胁迫诱导的子叶衰老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氧化酶)和细胞分裂素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在光照条件下,离体子叶在不含任何无机元素的0.8%的琼脂中培养9d后,出现明显的衰老迹象(叶绿素含量下降,丙二醛含量上升),15d时完全死亡。在营养胁迫诱导的衰老过程中,IAA氧化酶和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活性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诱导处理1d时,两种酶的活性均比处理前有明显下降,之后又随着衰老进程逐渐上升。IAA氧化酶活性在诱导处理11d时达到高峰,超出处理前30%以上;比对照高出1倍以上;而细胞分裂素氧化酶活性在诱导处理13d时达到高峰,比对照高出3倍以上,也超过了处理前的水平。衰老过程中IAA氢化酶和细朐分裂素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可能是导致内源激素含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